从紫禁城到故宫:皇帝居所的历史转变
在封建社会,故宫作为古代皇帝的居所,曾被尊称为紫禁城。但后来为何又被称为故宫呢?故宫坐落于中国北京市,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也是长达500多年的封建政治中心。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后,他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仿照南京紫禁城修建了北京紫禁城。
1421年,北京正式成为明朝首都,紫禁城成为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得名的原因是,古代统治者自封为天子,将自己视为天选之人,居住在象征天上的皇宫,故被称为天帝。由于天帝居住的宫殿叫紫微宫,皇帝居所便被称为紫微、紫垣、紫宫等,且因一般人不得入内,故成为禁地,故又称为紫禁城。
明朝灭亡后,清朝继续将北京定为首都,并在紫禁城内居住了26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溥仪退位但仍在紫禁城内居住了十余年。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
溥仪离开后,紫禁城成为国家资产。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之名由此而来。称为故宫,因为这座宫殿曾是皇帝的居所,而随着清朝的结束,中国再无皇帝,皇帝的宫殿成为历史遗迹,因此得名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