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入则孝出则悌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2-09-28 本站作者

  入则孝出则悌的意思是在父母跟前就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此句出自孔子的《论语·学而》,《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仁、孝、信等诸多方面。

入则孝出则悌是什么意思

  《论语·学而》原文(节选)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节选)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论语·学而》(节选)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3、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4、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5、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入则孝出则悌是什么意思

     《论语·学而》(节选)赏析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兄友弟恭。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夫子主张的就是“孝悌”,在《论语》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弟道实际上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

      《论语·学而》创作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论语》即在这个时期产生,它是儒家基本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书中借记述孔子的言行来发扬和传播孔子儒家学派的思想学说。

  《论语·学而》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