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崇祯已经很努力为何还做了亡国之君,崇祯的为政举措

时间: 2024-05-02 本站作者

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为政十七年勤勤恳恳,一生为政举措很多:朋党政策、宦官政策等;但仍法挽回亡国的命运,主要因哥哥朱由校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还一部分原因是未及时做出改革,生性多疑,识人不当,内忧外患,腹背受敌,导致亡国之君。

一、崇祯为何做了亡国之君

1、未及时做出改革

明朝后期,国库空虚,财富过度集中化,崇祯比较节俭吝啬;清除魏忠贤势力;废除阉党工商税,百姓笑了国家却没钱了,官兵缺军饷,导致后金战争失利,后期松锦之战更是惨败,为了提高士气不断加征三饷,穷苦百姓再次无法安定,富庶官员隐瞒财产。北方天灾不断,最终导致李自成农民军起义。

2、生性多疑,识人不当

崇祯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怀疑不信任,为政17年对内阁大学士换过50位, 共用过吏部尚书13人,都察院132人,换来换去,朝政不稳被对方利用离间计; 特别是武将被崇祯所疑忌,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被凌迟处死;孙传庭为国捐躯额,崇祯怀疑诈死,人不但无谥号还未对家抚恤。

3、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国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起义军,外有敌国侵犯,连年战事百姓生活雪上加箱崇祯一生,励精图治,却未能力挽狂澜。

二、为政举措

1、朋党政策

朱由检铲除阉党重用东林党人,之后逐渐厌恶,派太监王永祚向“东林内阁”的领袖韩爌问计,而韩爌提出要迁都,朱由检很生气对韩爌等人日益轻视。之后起用温体仁、薛国观等非东林人物,以制衡韩爌,导致执政期间内部水火不容政局不安。

2、宦官政策

杜绝宦官干政后发现诸臣营私诿过,贤能者好为推诿,于是又打着恢复“成祖旧制”的旗号,再次任用宦官,并命太监王应朝监军,宦官势力再次抬头。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