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地方特产

白沙县特产-黎族织锦

时间: 2024-04-24 本站作者

QQ浏览器截图20240424092851
白沙县特产-黎族织锦

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

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

2009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海南省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017年3月28日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的千人织黎锦展示,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人同时织布(Most people weaving cloth simultaneously)荣誉称号。

用途

黎锦多用于妇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

今海南通什专设有黎锦研究所从事研究和生产。中国纺织艺术的一朵奇葩。

产品特点

黎锦的特点有很多如: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

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

各地黎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了多种织、染、绣技术。

比如,白沙县黎族人民有一种两面加工的彩绣,制作精美,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有海南双面绣之美称。

工艺制作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其经线多采用缬染法(即扎染),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地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

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品种分类

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

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历史发展

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润方言区(白沙一带)黎锦的裙子是所有支系的筒裙中最短,可以说是最早的超短裙。

黎锦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有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色彩多以棕、黑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配制适宜,富有民族装饰风味,构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丰富图案。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的由衷赞美。 古时中国南方各地的棉花是由原产地印度、南美等地通过海路经海南岛等地传入。

黎族人民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苎(zhu)麻纤维,及分别来自于美洲和印度的海岛棉、巴西木棉、大陆棉和树棉等灌木类棉花,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用天然植物色素作颜料,纺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以麻、棉分别做经线和纬线)。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语称黎锦光辉若云。

艺术造诣

从历史的长河中,黎族织锦艺术充分显现了黎族妇女的创造才能和艺术造诣。一件艺术珍品的完成,可以说是黎族妇女的心血和结晶,也是黎族妇女智慧的集中表现。据了解,她们每织绣制作一套盛装,往往需要花费3~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每当民俗节日,或是参加婚礼盛会,姑娘们总是三五成群,汇集在一起,身穿着美丽的服饰,出现在人群之中,以获得人们审美的心理满足,这意味着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织绣才华。其织绣技艺超群出众者,被人们称为织绣能手,从而赢得崇高的赞美和尊敬,还能得到青年男子向她投来的钦佩的目光和送来赞扬及求爱的歌声。清朝人张庆长在他的《黎岐纪闻》中就有这样的叙述:青年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交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意投合者,男女各渐进凑一对,即订配偶。其不合者,不敢强也。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姑娘总是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帕曼(黎语:男青年),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这珍贵的礼物,便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作为黎族织锦艺术,它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更难得的是,它作为爱情的纽带,精神的寄托,反映了黎族姑娘对幸福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