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特产-巴公烧大葱
泽州县特产-巴公烧大葱
巴公大葱,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巴公大葱因产于山西省晋城市郊巴公镇而得名,该大葱属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的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巴公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耐贮存,营养成分和杀菌素也比一般大葱高,其还有药用功能,被形象地称为扁担葱。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巴公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外在感官特征
巴公大葱全长一般1米多,葱白长60余厘米,头部有拳头大的疙瘩,一般每根重500克左右,大者重750克。因巴公大葱又长又壮,被形象地称为扁担葱。巴公大葱具有崩花多和耐贮存的特点。葱白肉厚心实,组织结构严密。单株独茎不分瓣,味浓辣烈。收获3天后葱叶方才渐渐由绿变黄。叶干后放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一冬一春,葱白仅干外表一层皮,其葱不腐烂、不干枯、不跑味。
食疗价值
巴公大葱具有解热祛痰、促进消化、抗菌抗毒、防癌抗癌、消减脂肪、防治感冒、补充能量、降胆固醇、降低血压的功效。
历史渊源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的巴公大葱是山西省早期四大土特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巴公大葱在历史上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总产量2000多吨,年外销600吨。从20世纪末,泽州县就通过建立大葱基地,发展种植,远销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2019年,泽州县推出鼓励政策,扶植巴公大葱生产,规模化种植大葱50~100亩的,每亩补助100元;规模化种植大葱100亩以上(含100亩)的,每亩补助150元 [6]。同年5月,泽州县一大葱专业合作社投资20余万元引进了包括开沟机、移栽机、打药机和收获机在内的成套新型大葱机械化生产装备,并投入使用,完成了100余亩大葱机械化种植。
生产情况
2013年,巴公镇为巴公大葱的主产区,有巴公大葱种植面积666.7公顷,产量19250吨。
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巴公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巴公大葱专用标志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巴公大葱专用标志的使用具体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 [8]执行: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持有人泽州县巴公双丰园大葱专业合作社 [2]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武宣胭脂李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历史文化
巴公大葱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慈禧品尝后,认为满桌菜中数这道菜最有味道。传说归传说,慈禧西逃时并未经过晋城,但烧大葱作为当地一道名菜,口感香软不腻,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