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一词的产生与什么有关 乱七八糟一词的产生与什么有联系
乱七八糟一词的产生与古代“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两场大变动有关。“乱七八糟”常用来形容亳无秩序、乱糟糟的样子,其产生与古代两场国家大变动有关。“乱七”指的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八糟”指的是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皇权斗争激化的产物。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乱七”一词,即产生于此。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变动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为“八王之乱”。
因为“八王之乱”的这次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远比“七国之乱”时间更长,人民所遭受的灾难也更加深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