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绸伞——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
杭州绸伞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古代的伞又称为盖。它和扇一样,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 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从这时起,不少小说和戏曲都有写到伞。众所周知,《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
2005年5月,西湖竹骨绸伞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西湖竹骨绸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西湖绸伞创制于上世纪30年代初,据说是由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的,由于选料得当,制作精细,别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们欢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制造绸伞的作坊,这就是著名的竹氏伞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办起了国营杭州西湖伞厂,又成立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西湖绸伞组,有400多名职工,10多名研究人员,年产绸伞60万把左右,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于提高了制人伞技艺,绸伞越作越精,目前国际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撑收自如的自动伞,但西湖绸伞仍以其独特风格,博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