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易经三书,易经第三卦

时间: 2024-03-27 本站作者

《连山》 《归藏》 《周易》三书中哪本最好???

所谓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这三本书均是探究宇宙之微的奇书。《连山》粗陋,颇不足论,《周易》虽屡得圣人批注,流传最广,但也有失本色。话说商汤灭了夏朝。《连山》落入了商朝宰相伊尹手中,他对《连山》增删修补写出了一本《归藏》。后代商王,都以它来堪定祸福。可惜祸福天定,无论《归藏》怎么了不起,商朝还是亡了。那时天下混乱,西伯候姬昌被纣王囚在牢中,那时它穷究《归藏》一书,写出一本大名鼎鼎的《周易》。所以说三部书虽名目各易,实则一气贯通。
这三部书中,论精奥完备,公认《周易》第一,可惜古今易者旁加批注,凭一己好恶,曲解易理,好好一部《周易》已无夕日风光。《连山》,《归藏》又具已失传,难求其源。三者好坏定论,而今谁敢胡言。

《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

晕 这问题问得

三易是哪三本书

易有三部:夏代的叫连山,商代的叫归藏,周代的叫易。后来只有周代的易流传下来了,所以现在说的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根据《周礼·大卜篇》对于“三易”的涵义,是指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的《易经》学术思想,约分为三个系统:(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据说伏羲时代的易学是《连山易》,首先以艮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便以现在留传的《周易》为宝典,首先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
但东汉的大儒郑玄,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故《连山易》又称《夏易》),殷代的易学是《归藏》(又称《殷易》)。当然,周代的易学便是《周易》了。
又另有一说:认为上古的神农氏世系名“连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谓“连山”,便是“列山”的音别。黄帝的世系又名“归藏氏”。《连山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相传为轩辕黄帝所作。
因此两说,又有异同的问题存在其间。如果认为夏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连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学便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的整理,才构成《周易》体系的易学,那么关于这两个分岐的意见,也就没有太大的出入了。
但以考据学者的观点来看《易纬乾凿度》和《周礼·大卜篇》这两种文献资料,应该都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历来考据学家们认为《易纬乾凿度》等书,纯出汉末或魏、晋人的伪作,假托是上古的传承。这种观念,并非完全无理,也的确值得研究、考虑。
可是两汉以后的学者,硬性舍弃《周礼·大卜篇》的观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问题的《易纬乾凿度》之说,认为“简易、变易、不易”为天经地义的易学内涵,这便是后世以儒理说《易》的根据。那是不顾考据,只取所谓“三易”原理的内义,用之说明易学的大要而已。
此外,关于《连山》、《归藏》、《周易》的三易之说,在汉魏以后道家的学术思想中,便又发生了两种观念。
(一)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系统的易学,早已失传。
(二)认为汉、魏以后的象、数易学,便是《连山》、《归藏》的遗留,颇为合理。而且《连山》、《归藏》易学的精义,确已成为秦、汉以后道家学术思想的主干。如十二辟卦之说,便是以《归藏》的坤卦为主。卦气起中孚说,便是以艮卦的半象为用。

易经是哪几本书

作为曾仕强良心网的老师,我想说大家都把《易经》与《周易》混为一谈,其实是两回事。《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等三种形式,而《周易》只是其中的一种。《周易》是周文王将伏羲八卦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并写了卦爻辞,后由孔子作《十翼》,从而完善了《周易》的理论体系。

《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易经》应该属于科学范畴。
第一: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到后面干支等等都是从事数的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象二进制算科学的东西吧!我们不说易经里有二进制但六十四卦排序跟二进制的数学原理相合总可以确定吧.
第二:众所周知易经是一部哲学书籍,哲学!科学的范畴。
第三:易经里的象是从理中而生,以理通过象阐述万物变化的规律在千年以前总算比较科学了吧!现在科学试验还常会用到.
第四:大家也都知道占卜只是易学里的一个分支,它不能全面否定《易经》这部巨著的价值,何况占卜本身还有在历史研究方面存在研究价值.而且我们不排除它在未来的预测学方面会有所贡献.
现在科学暂时还解释不了它.
《易经》是部经典巨作。据史书记载《易经》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具体内容无法查考,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因此人们常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题、爻辞等。古时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说法不一。《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
广义的《易经》还包括《易传》。《易传》又称“十翼”,“翼”就是翅膀,意思是说《易经》像只鸟,《易传》就像这鸟儿的翅膀。《易传》是全面解释《易经》的七种十篇文章即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因为《易传》不但继承《易经》经义,而且对《易经》创造性地阐发,富有辩证哲理,所以从西汉开始人们已把《易传》也作“经”来研读,与《易经》并列通行。《易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或秦、汉间的作品。

有没有谁介绍几本解读《易经》的书?

诸家解易各抒己见,深明易者唯邵子,然其著作与易一般难理解,若只是浅尝,可阅尚秉和著作,如<周易尚氏学>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