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摄政王,周公旦是解梦的周公吗
商 伊尹(监国)
周 周公旦(成王)
周定公 召公爽 (共和)
秦 吕不韦 (监国)
汉 吕后
霍光
王莽
曹操
唐 武则天(称制)
韦后
元 拖雷(监国)
清 多尔衮
奕
邱友蓬 *******
******* 邱铭轩
邱灿晖 *******
******* 邱源杰
邱文博 *******
******* 邱今烨
个人觉得还好!不是很出众!不过其实名字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诚信经营!先祝贺你开店成功啊!哈哈我最近也打算买电脑可以的话介绍我些电脑啊!我要笔记本的!我是学生!谢谢
推荐你看增删卜易,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看到这里你或许印象不深,但说起“周公解梦”“惩前毖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或许你就熟悉得多了。时至今日,在陕西岐山、河南洛阳、山东曲阜均有供奉周公的周公庙。那么这位被千秋万代的文人祭祀的周公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后世帝王和百姓都这般传颂?
一、儒学先驱,尊为“元圣”
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周公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并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所以儒家子弟在唐之前都是尊奉周公与孔子二人为宗。到了唐玄宗时才下令取消周公的供奉资格,而改以孔子为主,所以在后人眼中,孔子才是第一儒学大师,而非周公。但据说,孔子也崇拜周公。孔子经常“神交“梦会周公,与周公讨论治国之道。《论语》有载,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周公在孔子心中的地位。孔子曾说过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也表明他的儒学思想和周礼是不可分的。礼崩乐坏就是形容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见周公所建的礼乐文明对于后世的重要性。
二、克殷建周,周王朝的奠基人
周公还是一位杰出的家、军事家。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指周公在成王继位初期平定三监之乱,其中东方奄是叛乱的小国之一,故有践奄一说。“四年建侯卫”指的是周公分封康叔为卫君,以殷治殷,也就是“以藩屏周”,建立分封制。“五年营成周”指的是周公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将洛邑“经营”为东都。“六年制礼乐”即周公颁布了一系列礼乐制度,为周八百年的统治打下基础。“七年致政成王”周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就把权力交还给成王。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是周朝制度和文化的开创者,并且他的这套制度成为了后世中华民族治国制度的基础。
三、低调的教育家
虽然周公一向以思想家、家的身份闻名,但其对教育领域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周公制礼作乐,重视师保的教育作用,致力社会教化等,对周代教育有很大贡献。周公重视君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施政、推行教育的目的乃“用康保民”“裕乃以民宁”。这类的重要责任是养民安民,尤其是鳏寡、贱妾等小民。然而满足了百姓的基本要求只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周公希望教育、的目的是改造殷民。《康诰》篇说:“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所谓“作新民”,就是要使殷之遗民、顽民不只不反对周朝,而且要支持周朝,甚至接受周人的思想观念,成为周王朝建设发展事业的忠实分子,成为周民。
周公作为儒学的奠基人,而儒学不断发展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成为了古代中国官方认可的正统学说。光是这一点,周公就必将被千万文人墨客歌功颂德。西汉名士贾谊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1、周公先圣 儒学先驱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2、辅助武王 翦灭殷商
周人本是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以农业见长的部族。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文王断虞、芮之讼,征伐犬戎、密须,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进攻商王经常打猎的邗(今河南沁阳西北)。灭掉商的同姓国崇之后,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以便东进。武王和周公帮助他们的父亲——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灭掉商朝的基础。
3、东征叛国 平定三监
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由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
4、大行封建 以屏周室
周公旦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奭(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旦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5、营建洛邑 制礼作乐
东方辽阔疆域的开拓,要求统治重心的东移。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建城的主要劳力是“殷顽民”,即殷人当中的上层分子。“顽民”西迁,一则使他们脱离了原来住地,失去了社会影响;二则集中起来,便于看管。为了看管殷顽民,周公曾经派了八师兵力驻守。
6、让位成王 有始有终
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尚书·召诰、洛诰》中周公和成王的对话,大概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史官记下的。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但是,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成王固然对他挽留,而他也不断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