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月将六爻,八卦六爻

时间: 2024-03-26 本站作者

Q1:六爻 月建出月后还有影响力吗?

没有,但爻的状态不被破解则不变,即月破仍为月破。

Q2:六爻 日建,月建的问题

只拿日月其中的一个日建举例来说(实际二者都要看)。
1.如果用神和日相同,叫临,也是是旺。如果五行相同,也是旺于日。
2.如果只是受日生,叫做相。
3.如果用神生日建,是为被泄,这是休。
4.克制日建者用神状态为囚。
5.最差的状态是最后一个状态,就是被日克,为死地。
这就是以日建为标准,用神的旺相休囚死几种状态。其用神的力量越来越差。当然,实际中要日月同看,还要看有无喜神忌神。这样因素变多,其用神的旺衰就要综合判断了。
真正的旺衰以月为主,四支统看。

Q3:六爻起卦月份 以节入定,还是农历月份定

当然是按节气,农历10月初九未立冬就是戌月。

Q4:请问老师,在六爻卦中月建就是月将吗?

六爻中没有月将的说法

Q5:六爻八卦的算法

念动则起卦。先介绍一下所用的起卦方法:三枚乾隆通宝,正宗的乾隆时代古钱币,非仿制品,铜钱摇卦,六爻定,卦象生。 用铜钱(硬币也可,最好是乾隆钱)三枚,合于手心,默念欲占之事,约一分钟,待心静,即可摇撒铜钱于桌面之上,再看铜钱背和面的组合 情况: 一个背、两个面,称作“单”,画作“\”,为少阳;两个背、一个面,称作“拆”,画作“\\”,为少阴;三个背,没有面,称作 “重”,画作“O”,为老阳,是变爻; 三个面、没有背称作“交”,画作“X ”,为阴,是变爻。 每倒出一次画一爻,六交成卦,需摇、倒、画六回。第一回为初爻,画在卦的最下面,依次上升,第六回为第六爻,画在最上边。如遇有X、O ,再画出变卦。

Q6:八卦六爻方程式是什么?

六爻卦从表面上看是64卦,实际上,每一个八卦由两个标准的八卦合成,每一个下卦有8种状态,每一个上卦有8种状态,每一个六爻卦共计有8X8=64种状态,每一个八卦的3爻,可以纳入6个地支序列(见《六爻六甲纳支法》),一个6爻卦(上与下卦各有6种),就有:6X6=36种可能的状态。
再加上每一爻有:旺,相、休、囚、5种状态,每个6爻卦就有36X5=180种状态。而64卦就变成了64X36X5=11520个不同类型和状态的卦。如果将60甲子日纳入到一年的360甲子日构架之下,情况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60X6=360,也即:有6个时段的60甲子日是不同的,把6爻放在其中,每个6爻卦的状态会变成180X6=1080种!这些状态再由不同的四柱的年月日时决定6爻内部的五行变化。如果年不变,而月、日、时不同,将会有60X60X60种外部的量化等级数。
再加上地支所纳入天干的十二长生,其状态多达数百万计!
也就是说:一个六爻卦的构成是由其空间状态和时间过程来决定,而不是仅由单纯的时间变量而定。
所以,要真正认识一个卦不比真正认识一个人来得容易,断卦不准,真的不是易的错!而是您没带眼识人,识卦,正告亲爱的同志们啊:无论是对人对卦,千万不要轻信!误用!
众所周知,单纯的八卦一般是不能用来进行“易数”的演算的,而是将八重卦(六爻)的每一爻,按其60甲子日所在的六旬(见《六爻六甲纳支法》),给六爻的每一爻配一个地支,即对六爻纳支。
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60甲子的“干支”,是物理时空的简约表达,其中,天干一般表示空间(物质性),而“地支”则表示时间(能场性)。
四柱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就是地球、月亮、太阳周期循环运动系统,在360甲子日及12时辰的时空表达
由于地球所处的行星系中心太阳,在其恒星所产生的“太极”能量场的支配之下。
按照9维的空间理论(实际上是10维,而第10维是时空“生成单元”,即6爻的下一纳取的“地支”),我们可以得到类似[杨雄]《太玄经》的九爻卦,其下3维表达地球-太阳之间的3维空间,而余下的6维,则是一个由“卡拉比-丘流形”的“点空间”所决定的辐射场,这个辐射场,就构成我们所说的6爻卦。
所以,我们可以由四柱时空合成(用摇卦、统计、数理以及灵动的方法)一个6爻卦。
由于360甲子日是地球绕日轨道的特征点,就自然地成为易学术数中的“日单元”标志,将之作为给6爻纳支的主要依据。
而6爻的每一爻,都是一个处于“卷曲”高维“相空间”中的时空(平方根时空),所以,还应该为之纳上一个“天干”,形成一个“干支”的时空系统。
这个天干,在“日单元”“天干”的支配之下,就有了依据“日单元”天干为6爻纳取“天干”地方法。
不过,因为地球绕日轨道不仅仅只有60甲子日,而是360甲子日(即6旬X60甲子日),又因为太阳所产生的“太极”能量场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是“非对称”的,所以,360甲子日的每一天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有了《六爻六甲纳干法》的6爻纳干的“类日单元”方法。
“类日单元”的方法,就是根据时空多重“嵌套”的原理,获得“类日单元”天干的纳取的法则,与此同时,还可以得到传统易学“地支藏干”的原理和确定方法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