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公恐惧流言日里的周公结局如何,周公恐惧流言日原诗

时间: 2024-03-26 本站作者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出自哪里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一首诗放言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放言五首(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是何含义

人很容易被一时现象所迷惑。

“周公恐惧流言日”,周公恐惧的究竟是什么流言

周公尚且恐惧于流言,王莽未起事事尚且表现的谦恭,如果二者都在我们还没弄清真相时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平行也就没人知道了。用来说明真伪邪恶日久方知。不要以短时间对人的观察而就做出结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

周公在辅佐幼王周成王时,也曾对外面的流言产生过恐惧心理,但他因为责任心而战胜了恐惧心,坚持将成王辅佐到能自己主政。王莽在没有摄取政权前非常谦逊,他的谦逊只不过是为自己的野心做铺垫而已。
用来说明真伪邪恶日久方知。不要以短时间对人的观察而就做出结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什么意思?

周公在辅佐幼王周成王时,也曾对外面的流言产生过恐惧心理,但他因为责任心而战胜了恐惧心,坚持将成王辅佐到能自己主政。王莽在没有摄取政权前非常谦逊,他的谦逊只不过是为自己的野心做铺垫而已。
用来说明真伪邪恶日久方知。不要以短时间对人的观察而就做出结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是什么历史事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