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公旦的小故事200字,周公旦后人

时间: 2024-03-20 本站作者

Q1:忠臣周公旦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由于日夜操劳,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祈祷以后,武王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久还是病故了。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执政称王,发挥了王的作用。这在当时是自然的事情。 文王的父亲季历并非长子,他上边有两位哥哥——太伯、仲雍;武王上面有文王的长子伯邑。周公以冢宰的身份摄行王事,未曾称王,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 第二年 (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首恶管叔鲜,擒回并杀掉了北逃的武庚,流放了罪过较轻的蔡叔度。蔡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胡“率德驯善”,和他的父亲大不一样。周公听到之后,便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周公又把胡封到新蔡。 周公讨平管蔡之后,乘胜向东方进军,灭掉了奄(今山东曲阜)等五十多个国家,把飞廉赶到海边杀掉。从此周的延伸到海边

Q2:关于周总理勤奋工作的故事

1:普通劳动者

1958年的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砾都被晒得发烫。奋战在水库工地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多人组成的劳动队伍。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到了施工现场,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我们热烈欢迎首长……”站在队伍里的周总理立即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第一批领导干部义务劳动完成后,周总理又一次亲自带队,带领第二批领导干部230多人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周总理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们来参加劳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

2:半夜三点多的灯光

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

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而五点多钟,当服务员走进办公室时,发现床铺上被子已经叠好,在晨曦中,周总理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3:夜乘公交车

1954年某一天下午5点多钟,周恩来对秘书何谦、卫士赵行志说:“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很厉害,一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说着,周恩来披上大衣,带着秘书和卫士出了国务院北门,来到北京图书馆停靠站。 

等一会儿,公共汽车来了,周恩来等群众都上车了,才最后上车。车上果然很拥挤,没有空座位。周恩来往里走了几步,站在车中间。汽车开动了,一直过了几分钟,站在周恩来对面的一个乘客才大声叫起来:“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车厢内立即活跃起来,有的乘客站起来让坐,有的往中间挤,有的把手伸过来。随行的秘书和卫士见此情景,心里十分紧张,周恩来挥动着一只手臂,对大家说:“请坐!请坐!别挤!别挤!” 

乘客们请周恩来坐下,他坚决不坐。一个乘客握住他的手说:“总理,您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嘛?”接着,周恩来就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都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有的乘客光顾和周恩来谈话,忘了下车,坐过了站;有的乘客挤不到周恩来跟前,总不甘心。

新上来的乘客向他打招呼,下车的乘客又向他告别。随行的同志劝他说:“公共汽车上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周恩来不肯,下了这趟公共汽车,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

回来后,周恩来将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解决公共汽车拥挤的具体措施。他还指示:“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如有条件的话,都要用大车接送职工上下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缓和了北京市乘公共汽车拥挤的问题。

4:工作认真不草率

周总理做报告一般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草拟简要的提纲。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前,他对别人起草的工作报告稿子不太满意,就自己写稿,连续两天没有休息。

当发现下面的来文或起草的文稿中有差错时,他当即批评,并指出:“发现做错了事,应当先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然后总结经验,经一事长一智嘛!”在文稿中有文字不通顺或错别字时,他总是认真地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对秘书说:“你们不能总让我当你们的语文教员啊!”如果由于秘书没有认真加工就把文件送给他,一经他发现,常常是把文件退回来重办,有时甚至把主办部门找来,当面告诫:“绝不能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5:情况要准确不要估计

周总理常说,现在是搞现代化,我们要统计,不要估计。不许秘书们反映情况时说什么“我想大概是”,要说确切。总理问到什么情况,如果我们答不上来,就要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并且马上去查。这样,总理虽不满意,但不责备;如果回答“也许”“大概”之类模棱两可的话,就要挨批评。

有一次总理问:“澳门有多大?”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冒出一句:“大概十几万平方公里吧。”总理生气地问:“浙江有多大?”这位同志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赶忙去查找。

Q3:武王伐纣的故事 简短故事内容介绍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
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名义,让军队在前面抬着自己父亲的木牌位,大旗上书写着西伯昌的名号,而自己也不称王,只称太子发.武王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对当时的和军事形势进行一次虚实试探.
武王的军队东进渡过黄河来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果然许多商朝属国的诸侯们纷纷赶来汇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虑到纣王在商朝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纣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贵族大臣们还在竭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觉得灭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进行了一次观兵演习,与诸侯们联络了一下感情,便带兵回到了丰京. 这时纣王的昏庸暴虐却更加变本加厉了.有天早晨,纣王在鹿台上与妲己一起观赏风景.此时正是隆冬天气,他们看见远处的淇水边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赤着脚在蹚水过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轻人却缩手缩脚,一副十分怕冷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纣王觉得奇怪.妲己说,这是因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时很年轻,因此他的骨髓饱满、精血旺盛;而这年轻人则相反,是一对老年夫妇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饱满.纣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将两人抓来,当场砍开他们的脚胫骨看个究竟.还有一次,纣王为了与妲己打赌在鹿台下路过的一个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让武士马上剖开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装假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微子看到纣王实在无药可救了,他不愿亲眼目睹商朝的灭亡,就带着家眷逃离了朝歌,隐居起来了. 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况,知道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商朝的气数已尽,于是便正式出动了复仇大军.武王的军队有兵车三百乘、精兵五万人,由周武王和军师姜尚统帅,一路向东进发.
周军正在前进,忽然被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是北方的孤竹国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来投奔的,听说周军要去灭商,认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罢兵.姜尚见是两个不识时务的迂老头,便不和他们争论,只叫士兵将他们拉开后,便命令军队继续前进了. 周军于当年年底来到黄河边.黄河正好封冻,大军踏冰渡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四方诸侯闻讯,也都纷纷带了军队赶到孟津与周军会师. 第二年初,周军的五万精兵与号称八百路诸侯的联军浩浩荡荡地继续东进,二月上旬便抵达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周武王在牧野与各路诸侯誓师.誓师大会上,武王历数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伐纣,同时规定了作战的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许杀害俘虏,勇敢杀敌者有奖,临阵逃脱或后退者处死.
誓师以后,伐纣大军便以高昂的士气准备进攻朝歌.这时纣王才着慌起来,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但朝歌的守城军队不多,他只好临时抱佛脚,将城内的大批奴隶和前几年与东夷的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武装起来,开往前线.纣王亲自率领这支号称有七十万人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对阵. 两军在数量上虽然很悬殊: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失败.更加可悲的是,纣王到这时还耍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 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返身逃进朝歌,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周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 周武王灭纣以后,在离丰京二十五里外的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宣布自己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西伯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Q4:求10个历史人物小故事,必须200字以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017918.html
自己选10个吧,呵呵

Q5: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不安排姜太公辅佐,而是周公旦?

因为这个时候姜太公也很老了,而且自己的亲兄弟会对自己更加忠诚。

Q6:周公旦和姜尚哪个更有名

周公旦和姜尚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作为后人不敢妄评他们的历史功绩的高低。
姜尚姜子牙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在中国文艺舞台上享有“高、大、全”的形象,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