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1游戏掌机带来的启示:AIPC是PC也可以不是
Steam Deck带火了PC游戏掌机,各大品牌紧随其后推出了搭载Windows系统的掌机。然而,面对硬核玩家这一群体,他们往往以Nintendo Switch的体验作为评价标准。不过,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在提供纯粹的游戏体验方面,还未能完全满足这些玩家的苛刻期望。
但是,当我开始将这些掌机用于日常工作与家庭影音娱乐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居然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可以完美取代家用电脑、办公电脑和平板电脑三台设备的三合一产品!数据再也不用考来考去了!重量也要比笔记本电脑或者二合一电脑轻便太多了,简直堪称完美~~
WIN11游戏掌机能办公吗?
能,当然能!不光可以办公,而且性能也不比普通办公笔记本电脑差,体验嘎嘎好!
比如微星Claw,硬件配置是Intel最新的酷睿Ultra处理器,最高配搭载了Ultra 7 155H处理器,具有1TB固态硬盘和16GB内存,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PCmark10跑分不低,性能对于日常办公而言相当OK。
既然性能没问题,那么系统就更没问题了,微星Claw预装的就是Windows11,和电脑用的是一模一样的,所有办公软件直接安装,不需要像Steam Deck那样需要破解安装Windows11。
既然性能系统都没问题,接下来问题就抛给了外设。的确单纯靠微星Claw无法完成像笔记本电脑那样的日常办公体验,好在它是有雷电4接口!一根线直连27寸显示器!不光可以直接给微星Claw供电,还直接扩展出来USB接口、有线网络接口!如果你的键盘鼠标网线都接在显示器上,秒变一台办公电脑。
更优秀的是,微星Claw自带小屏非常适合摸鱼,可以把微信聊天窗口放在小屏幕里,用外接大屏处理工作的时候,也不会错过热闹的群聊。
像微星Claw本身就定位是游戏掌机,这类产品的一大卖点就是,让PC游戏也可以随身玩。所以这类产品都会针对游戏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支持和游戏操控按键。
虽然大家的设计都是有模有样,但是还有非常大优化的空间,游戏体验也是被吐槽最多的。不过咱们换一个角度,换成从无到有的角度来看,至少现在我们可以随身玩PC游戏了!
回家就是家庭影音中心
WIN11游戏掌机家用体验值得一提。由于采用标准PC硬件架构,只需将它通过USB-C扩展坞连接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周边,就能瞬间变身为小型家用电脑,非常方便下载及管理各类影音资源。
更妙的是,这款掌机本身便内置大电池和触摸屏,可在无需其他设备的情况下,轻松取代平板电脑,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直接观赏影视节目。如果需要大屏幕观影,只需简单接入电视机,即可在客厅里尽情欣赏高清影像。
构建家庭影音系统的方案多种多样,部分发烧友热衷于采用NAS网络存储架构,也有用户钟情于手机投屏体验。不同方案各有利弊,选择取决于个人需求和技术水平。而我个人较为钟情于像WIN11游戏掌机这样的一体化方案,它的明显优势在于数据统一管理,核心硬件完整,同时可通过扩展配件无缝适配不同使用场景,实现影音、游戏、办公一站式体验,给予用户足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PC持续突破形态边界
在WIN11游戏掌机之前,Intel的NUC迷你电脑、二合一笔记本等设备也都试图打造一个可以适应多应用场景的电脑。然而十年过去了,这类产品依旧是非常小众的产品。但是从今年开始,能够适应多场景应用的设备可能会逐步普及。
去年,我们体验过一款名为Khadas Mind的迷你主机,它采用核心运算单元+模块化配件的设计理念。通过连接不同外设,如Mind Graphics显卡模块、Mind xPlay平板模块等,实现了多种形态间的无缝切换,兼具游戏主机、平板、笔记本电脑多重功能。
当时Khadas Mind整个使用下来,唯一让我觉得不足的是,这款产品没有屏幕,不能单独使用,而WIN11游戏掌机却正好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它不仅自身具备掌机和平板的双重属性,还能通过强大的USB-C/Thunderbolt扩展接口,连接显示器、键盘、外置显卡等周边,无缝切换至办公或游戏工作站模式,极大的扩充了产品的使用场景。
相比笔记本电脑和二合一电脑,WIN11游戏掌机在便携性和多场景适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当然,在需要长时间办公的移动办公场景下,它的表现仍略逊于专业笔记本产品。但若是固定工位办公,游戏掌机还是很香的,相比笔记本节省不少桌面空间。
芯片技术升级,是PC多样化的基础
从十几年前Intel推超极本开始,PC的形态就开始逐步进化,但当时无论是NUC还是二合一笔记本,都主要围绕办公应用展开。这是因为设备小型化后,难以集成独立显卡,而当时的集成显卡,无论是Intel还是AMD,在如此紧凑轻薄的产品中,都难以提供可接受的游戏性能。
近年来,随着芯片制程工艺不断推进,芯片晶体管越来越小,集成度和能效比不断提高,直到AMD的RDNA 2架构显卡核心才彻底突破了集成显卡的性能瓶颈。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芯片设计的"小芯片时代"。不同功能的小芯片可以通过芯片堆叠Chip Stacking、晶圆级芯片集成WOC等先进封装技术,集成到单颗封装内,构建出高度异构化和智能化的产品。
这种高度异构集成设计,不仅能充分发挥各个核心的优势,还能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能源利用,从而大幅提升了处理器在有限功耗和散热条件下的运算性能。这为掌机游戏这类体积小、功耗低但对性能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开辟了全新的性能空间。
同时,这一技术进步也让传统PC的形态获得了更多元的可能。我们不仅看到更多拥有出众游戏性能的掌机设备问世,也有望见证诞生更多创新的极简主机、微型工作站等全新PC形态,它们将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变革性。
AI PC是PC也可以不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渗透,AI正在重塑传统计算产业格局。目前,AI PC即集成了AI加速器的个人电脑的概念正在兴起。通过引入专门的AI处理单元NPU,PC不仅获得了强大的AI运算能力,还能借助AI算法优化系统资源管理、功耗控制等,为用户带来更长的电池续航和更出色的应用体验。
短期内,配备AI核心的新型PC产品将可能逐步取代传统PC,无论是老用户换机还是新用户入手,AI PC都将成为主流选择。然而,从更长远来看,AI带来的将不仅是硬件升级,更可能推动整个PC生态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我们目前对PC的定义,主要还是基于x86架构CPU+Windows系统这一传统范式。但在AI时代,除了英特尔、AMD之外,高通等ARM芯片厂商也加入了AI PC阵营,推出基于ARM架构的AI PC芯片平台。微软也相应地为其适配了Windows系统。
这预示着,未来PC的概念可能会摆脱现有的限制,朝着更加开放、异构的方向演进。届时,或许我们将见证一些全新的设备形态崭露头角,它们借助AI的能力,能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计算体验,但却并不完全符合当前我们对"个人电脑"这一概念的理解。就像现在看到的这些WIN11游戏掌机,它是PC吗?毫无疑问,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使用模式,100%可以当作PC使用,但他又是游戏掌机。
所以,虽然AI将为个人计算设备注入新的活力,但它同时也可能颠覆我们对"PC"固有认知。在未来,或许"PC"这个词语的内涵将发生根本改变,或者干脆被取而代之,我们有必要以更开放、包容的思维,去审视和定义新时代个人计算的形态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