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易经八卦,孔子的周易
《周易》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与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说明过去称为“十翼”(彖辞、象辞、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系辞传),也统称《易传》。
《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易经显然不是孔子著的。
与道家联系应该跟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没什么关系来,而是与道家特别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有关。
周易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神学体系下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萌芽,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老子》后来称为《道德经》)也包含着唯物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伏羲首创易经八卦。伏羲创造八卦时没有使用文字,《易经》文本中的一切文字都是后人添加上去的,主要有三个人,一是周代早期的文王,为易经的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作了卦辞。再是文王的三儿子周公,为易经的每一卦作了爻辞。之后是周朝末年、春秋早期,孔子作了易经中的易传。
伏羲创造易经八卦,原本只有符号。
以上八个符号,依次读作: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易经八卦的八卦。是生成易经六十四卦的八个主卦。通常称作八经卦。
伏羲就是运用以上这类符号,来表达他对道的认识,对阴阳运动规律的观察、记录与认知的。
伏羲不使用文字,而完全是用符号来表达他伟大绝伦的思想、哲学、文化。几千年来,我们认定的常识是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到底是不是这样?是因为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文字伏羲才不得不使用符号,还是有文字伏羲不用文字而使用符号?
因为他发现《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竟然把他一生的际遇给抽象化、模式化而概括殆尽了,他从中看到了自己一生的所有的努力和徒劳,所有的荣耀与耻辱,以及所有行为的结果——吉、凶、悔、吝,这种被人概括殆尽的感觉很差,哪里像一个圣人,分明是一个凡人!有种被天左右、安排的感觉,故而认为易理体现了天命(也就是现代人说的规律、自然规律、物理定律)。
据《论语》: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说明孔子50岁时,因为“学易”而“知天命”。那他为什么因学易而知天命呢?这就是《周易》的奥秘了。
貌似易经就是孔子写的
易经是周文王写的,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可是史记上也有很多历史上其他人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