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禅成年了诸葛亮也不愿意还政呢
诸葛亮没有将政权交还给刘禅,主要是基于刘备生前的安排、刘禅的个人能力和性格,以及诸葛亮自身的政治理念和责任感。根据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君臣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关系,君为臣纲是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臣子绝对服从君主,而君主则应该为臣子树立表率。在这种观念下,诸葛亮作为刘备临终时托孤的首席大臣,自然拥有了对蜀汉政权的实际控制权。然而,刘禅成年后,诸葛亮并没有将政权交还给他,而是继续执政。这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诸葛亮的行为是否算是逆臣。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并不是逆臣。
1.这种情况源自刘备生前的安排
刘备在临终前给刘禅下了托孤诏书,要求刘禅对待诸葛亮就像对待父亲一样。这一安排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重视,将其视为刘禅的父亲。刘备还表示,如果刘禅有能力,就应该由诸葛亮辅佐;如果刘禅无能,那么诸葛亮可以自行选择。这种安排显示了刘备对刘禅的不完全信任,同时也为诸葛亮的执政奠定了法律基础。
2.刘禅的个人能力和性格也影响了诸葛亮的决定
刘禅并非一个具备统治才能的皇帝,他的能力和眼光都十分平庸。他虽然并非大智若愚,但也未能展现出足够的能力来独立执政。相比之下,诸葛亮虽然有权力欲望,但他更重视蜀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选择继续执政以确保国家的安定。
3.诸葛亮希望能够像管仲、乐毅那样为国家尽心尽力
他拒绝了一些冒险的政治行动,如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选择了稳健的政治路线。因此,他拒绝将政权交还给刘禅,更多是出于对国家的考虑,而非个人私利。
诸葛亮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但却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政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