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鲁周公是谁,中国第一茶道大师鲁周公

时间: 2024-03-07 本站作者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是什么意思?

周武王怀念以前的圣明君主,于是把焦这个地方封给神农之后,把祝这个地方封给黄帝之后,把尧的后人封到蓟地舜的后人封到陈地大禹的后人封到杞地,然后封各个功臣谋士,而姜尚是第一个被封的人,把营丘给姜尚,称作齐地,把曲阜给弟弟周公旦,称作鲁地。

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

出自西汉司马迁《周本纪》。

扩展资料:

《周本纪》的背景历史:

周文王周朝是继殷商灭亡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奴隶制王朝。周也是一个古老的部族,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可能是夏族的一个分支。早在唐尧时代,周的始祖后稷就担任农师,掌管农业生产。后稷的后代公刘、古分亶亶父(dǎnfǔ,胆甫)率领族人继续施行兴农措施,使部族逐渐强大。

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离开豳(bīn,彬)地移居岐下,营建城邑,修治村落,设立官职,广行仁义,建立了周国。又经过公季、文王的苦心经营,加强了国力,直到武王率领天下诸侯,抓住商纣王暴虐无道、丧尽民心的时机,一举灭商,建立了周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本纪

周公旦(周文王的弟弟姬旦)有没有儿子,历史

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东方为诸侯,周公旦受封于鲁地,但他并未前往,由长子伯禽前往就任,自己则留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与召公一同辅佐天子。因其采邑在周,故其自己及后代皆称为周公。
虽然司马迁著《史记》时,有为周文公及其后代立《鲁周公世家》。不过没有记载周平公(周文公的次子)的详细世系,反而记载的世系是鲁公伯禽(周文公的长子)的。所以此列表是从《春秋左氏传》、《史记·周本纪》和《今本竹书纪年》等书籍所整理出来。
谥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身份 参考资料
周文公 姬旦 28 周武王元年——周成王10年 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 《史记·周本纪》《史记·鲁周公世家》《今本竹书纪年》
周平公 姬君陈 周成王11年——?周文公姬旦次子《今本竹书纪年》

周公旦为什么不根据自己封地的名字改名为鲁公?

周公旦由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在鲁地,但周公旦没有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禽就国于鲁,建立鲁国,姬禽是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周公旦则留在了镐京,辅佐周武王。

按理说,就算你不就封,也应该被称为鲁公,因为那毕竟是你的封地,封地的名称就是你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周公旦一直不被人们称为“鲁公”呢?

因为,周公旦还有其它封地!

在武王伐纣之前,武王的有些弟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由于周原都不大,所以这些封地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县,一个部落,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一切权益都归自己。当时的周公旦、召公奭等都有自己的封地。周公旦的在周原之中,召公奭的在周原西侧的召地。所以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虽然后来的封地在燕国,但仍被称为召公,而周公旦就自然被称为周公了。


后来鲁国人尊周公旦为“文公”,但又不是鲁文公,因为后世还有一个鲁文公。还有人称周公旦为“鲁周公”,总之,就是没有人直接称之为“鲁公”的。

那么周公旦前后就有两个封国了?非也,他的封国有八个!

周公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老大伯禽,还有七个后来都封了国。这事儿得从周公东征说起。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但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不同意(武王是老二),于是就爆发了西周开国后不久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就用“宗周六师”东征平叛,最终平息了叛乱。为了巩固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洛邑,史称“成周”,并用原三监的人马组建“成周八师”,西周才算稳定下来。

此后,周成王再次大封姬姓诸侯(其实是由周公旦主持的),周公旦的其他七个儿子全部得封。分封如下:

次子姬陈封于周国(原周公旦的封地),第三子封于凡国,第四子姬龄封于蒋国(蒋姓始祖),第五子姬苴封于邢国,第六子封于茅国,第七子封于胙国,第八子封于祭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周公八子,七子得封”。

周公旦虽然功劳大,但他捞到的好处也不少。有这么多封国,他还会叫鲁公吗?唯独周原的周国才是他的最初封地,所以,他被称为“周公”最合适。

周公旦就是周公么

是的

周公是什么人啊?所谓的周公之礼指的是什么?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周武王消灭了商纣。周武王死后,周成王还是个婴儿,他又辅佐成王管理天下。
周朝把鲁地封给周公,周公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前去管理。临行时,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要中断洗澡,多次吐出口中的饭,赶快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不要以自己的地位骄人。”
周公睡神之说,子虚乌有。孔子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人常常把睡觉说成梦周公。
周公之礼
相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周公格外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士婚义七礼”,为让“士”人理解如何执行“七礼”,周公遂与妻子一起演礼,现身说法。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周公之妻拒绝了。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但妻子不同意演试“敦伦”。踌躇间,周公见到儿子伯禽摆弄的几个葫芦瓢,试合两爿能重新合为一个葫芦,他灵感顿生。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辟雍(学校),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一对原配的葫芦瓢来,以此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从此新婚夫妇均据“七礼”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芦瓢也在婚礼上被奉为礼器: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周公制定的婚仪亦渐废弛,孔子遂重修礼典。修到“士婚义”中“敦伦”一节时,他认为时过境迁,可以省掉。“六礼”于是产生。不过民间照旧把世代相传的葫芦瓢置于婚仪中。孔子又顺遂民意收葫芦瓢入礼书,称为“合卺”,不算婚仪中的正规礼器,而是夫妇“共牢而食”(即共吃祭祀肉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时间一久,不少人认为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也有人仍学前辈的做法将其一仰一合地放着,哪里还知晓它的本义呢?
结合初民婚配的发展史实来考察这类民间传说,似乎不无道理。考古发现,如半坡和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中,都有模拟葫芦整体和纵剖面的陶制器物,有人就认为这是人类原始的交媾符号;而在漫长的风俗实践中,葫芦也经常扮演男女结合象征物的角色,如有些地区在男女新婚之夜,婆婆要向媳妇赠送葫芦形状的“礼馔”,上面既有莲花一朵暗示女性,又有突起物一个表示男性;有些地区姑娘出嫁时,要佩戴绣有葫芦的织物;还有些地区流行着在洞房梁上悬挂木勺的习俗,也可看作是葫芦瓢的演变。此外,后人常称夫妇同房为“周公之礼”,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也能说明古人对此事之伦理性质的看重。

周公之礼出自什么典故

1、典故
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
2、释义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
3、人物简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中国西周著名的家,思想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