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特产-汉中仙毫
城固县特产-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陕西省汉中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茶园多位于竹木繁茂、雨量丰沛的大巴山北麓海拔800―1600米的缓坡地上。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适合人类生活和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保护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优越。
汉中仙毫品质优异。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
2007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汉中仙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汉中仙毫产自汉中秦巴山区,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外形微扁挺秀匀齐,嫩绿显毫,香气高锐持久,汤色嫩绿清澈鲜明,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匀齐鲜活,嫩绿明亮,且富含天然锌、硒等微量元素。
据中国有关茶叶科研机构测定,汉中仙毫氨基酸含量达4%左右,咖啡碱4.5%左右,茶多酚40%左右,水浸出物达46%以上。
历史渊源
汉中是中国江北茶区北缘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汉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3000余年来,茶农不间断的引种改良推广,使这里诞生了众多名茶、贡茶。
据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巴国献茶周武王,其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了。
唐代,朝廷即以汉茶赐贡。
宋代,汉中买茶,熙河易马,茶马互市,更为繁荣,使汉中成为与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成为当时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汉中市先后研制开发出了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定军茗眉、宁强雀舌等名茶,这些名茶曾多次在国内外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银奖及优质产品奖,为汉中高端茶叶品牌汉中仙毫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21世纪初,汉中市茶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品牌多达20多个。然而,随着中国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汉中茶叶品牌多、乱、杂,每个品牌产量有限,市场占有率低,严重阻碍汉中茶业的发展。
2005年开始,汉中市借鉴龙井、铁观音等名茶成功经验,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先将原20多个茶品牌整合至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三大品牌,后于2007年向国家质监总局申报了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全市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从此,汉中仙毫成为全市茶叶的公共品牌。
2005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汉中仙毫质量技术标准并将其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畴,这在汉中茶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9年12月,汉中仙毫被农业部信息中心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价值评估,以6.17亿元的品牌价值入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2011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到10.35亿元。
2012年4月,汉中仙毫以13.08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强。
生产情况
2012年,汉中市茶园总面积达到79.01万亩,茶叶产量2.33万吨。茶农仅种茶一项人均收入5791.2元。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800家,经营企业65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77个,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39家。
产品荣誉
2007年12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汉中仙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10月,在北京第八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荣获20枚金奖,占全国名优绿茶类金奖总数24枚的83%。
2012年10月底,在北京第九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获23枚金奖,占全国名优绿茶类金奖总数26枚的88.5%。
2013年,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获绿茶类金奖和优质奖。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举行,汉中仙毫共获得27枚金奖,占博览会名优绿茶类金奖总数(30枚)的90%。
2015年11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汉中市选送的汉中仙毫,共获得27枚金奖,占名优绿茶类金奖总数(30枚)的90%。
2017年5月,汉中仙毫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18年5月2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产品颁奖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汉中仙毫获得本届茶博会2枚金奖。
2020年7月27日,汉中仙毫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专用标志使用
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陕西省汉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