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睡觉要找周公呢,梦见周公是什么意思
因为传说周公就是掌管别人的梦的,他能让人做梦。不过这只是个传说,没有科学根据的。
周公与睡觉有什么关系?“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长时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被称之为周公。周武王死后,成王姬育继位。当时成王还很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事。在周朝初建、百废待兴之时,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营建东都雒邑,讨平三监及东夷之乱,制礼作乐,为周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在稳定、管理国家的体制基本完备后,周公于摄政第十年还政于成王。 周公旦是古代杰出的家,思想家,也是孔子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孔子对西周的制度非常尊崇,因此孔子以“梦周公”来表达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如唐代元稹的《闻韶赋》:“梦周公而不见,想圣德而思齐。”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再后来,周公成了“梦”的代名词,睡觉被称作“见周公”了。《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磕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也。”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见尊师。”“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梦周公”的周公? 民间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解释梦境的书,叫《周公解梦》,这个解梦的周公与梦周公的周公是一个人吗?他们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父子。传说写作《周公解梦》的周公是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6年,殷帝乙去世,帝辛即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当时的西伯姬昌是周族人的领袖。他笃行仁政,尊老爱幼,招贤纳士,因此深受周族人民拥戴,在商朝也有很高的威望,同九侯、鄂侯并称为三公。纣王即位后,起初也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立志做一个有为之君,但在位二十多年之后,随着国力的强盛,纣王开始变得专横残暴。纣王听信崇侯虎的谗言,说姬昌在国内积德行善,又时常流露出对纣王的不满,说不定会夺取殷商的天下,便把姬昌抓来,囚禁在羑里的国家监狱。据说,为了断绝姬昌与外界的联系,殷纣王不仅在羑里驻有重兵,还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层层设卡。姬昌的儿子想看望父亲,也没有得到批准。 在羑里被囚禁的时间里,姬昌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对每卦与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配以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和爻辞。《周易》就这样诞生了。姬昌还把梦分为正梦、噩梦、思梦、寝梦、喜梦和惧梦等六种,他认为人之所以做梦,是因为上天想给做梦的人一个启示,让做梦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所以民间将周公称为是“演《易》”和“解梦”的大圣人,有“周公圆梦”的说法。
很多成语来自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而不少成语或典故是来自先秦子书的。
我们广东人把睡觉称为「见周公」,这个典故其实是出自《论语》的。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制定礼法,为周朝并中国的一统,奠下稳固的基础。孔子是崇礼的,他对周公尊崇、景仰得不得了。一次,他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久没有梦见周公,表示孔子很久没有想到周公的理想,和他所倡议的礼制,所以他觉得自己退步,因而慨叹。
梦是睡觉时做的,所以广东人便把「见周公」当成睡觉了。
是啊,周公是哪个老头儿?
我认为这个梦的意思是福星高照,吉祥如意,鸿运当头,喜事连连。
天使般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