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炮龙节一般是在哪里 广西炮龙节活动在哪里举行
广西炮龙节一般是在哪里
广西炮龙节活动在宾阳举行。
据了解,宾阳炮龙节是壮、汉文化融合共生的民俗节庆活动,发端于宋元时代,清末民初趋于成熟,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办,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8年宾阳炮龙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每年都吸引国内外数十万游客共同参与,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活动当天,宾阳县城大街小巷喜庆祥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舞炮龙仪式是炮龙节的核心所在,包含开光、炸龙、送龙归天等环节。晚上7时,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舞龙开始,一条条游龙汇聚庙堂,待族上长者手执鸡头,醮血点睛。炮龙开光仪式完成,顿时,锣鼓喧天,炮竹齐鸣,炮助龙兴,龙凭炮威,一条条巨龙穿行在电光炮火中,向千家万户送去吉祥和祝福,几十万游客与龙共舞,场面蔚为壮观。舞龙人赤膊上阵,挥舞着龙头龙身,进行“勇敢者的游戏”,任凭爆竹炸响弹落,舞龙人乐此不疲,精神昂扬。当“炮龙”经过时,人们将一串串鞭炮点燃并朝舞动的炮龙的“龙头”“龙身”抛掷,噼里啪啦的鞭炮不停地从四面八方扔向炮龙,场面热闹非凡。炮龙节狂欢喜庆,万炮齐鸣,全城舞动,尽享“东方狂欢节”的激情与乐趣。
此外,宾阳县还深入挖掘炮龙文化、古城古韵文化、宾阳•王阳明文化、昆仑关军事文化、黎湛铁路文化等“五大文化”内涵,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不断激发全县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化强县赋能全县高质量发展。
宾阳炮龙节的来历
宾阳炮龙节是宾阳县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活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荣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称号。
炮龙节,作为全国罕见过年狂欢宾阳炮龙节,炮龙节源于何时,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炮龙节是在清朝期间,从广东的卢姓3兄弟传到宾阳芦圩镇,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宾阳三联社区的居民,常为“炮龙节最早就是从我们三联社区兴起的”而自豪。
炮龙节的历史传说
宾阳一带民间传说认为,宋朝的皇佑年间(公元1052年)宋皇朝为了征伐侬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但狄军征战到宾阳的昆仑关时,由于关隘险要和侬军的死守,狄军屦攻不克。正值农历元宵节时,狄青便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大闹元宵之夜,以骗过侬智高。狄军多为中原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把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响声当作“炮竹”而狂舞龙。
侬智高获悉,放松了戒备,狄青趁机连夜出击,攻克昆仑关。人们以为如此舞龙是一种吉祥之举,是诸事顺遂之举,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事事顺,因此以后的这段时间(初十至十五)里都舞龙,起初是元宵节,抗战时有一年在正月十三日举办(因战乱而改变),此后固定在每年正月十一日举办。
炮龙节的游彩架是一种技巧与造型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原称“彩飘”。炮龙节的灯会也叫灯酒会,是宾阳、邕宁、横县、来宾、上林、马山等县市壮族、汉族普遍流行的“添丁还愿”、“求丁求财”的传统习俗活动。常常是以村屯或街巷为单位,上一年添丁的人家或者贡献一只大公鸡或者贡献一个大猪头,各家各户按人丁筹集资金,大家集中在社庙前庆祝添丁者,祝福求丁者,并由“村老”(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商讨当年的农业生产,宣布村规民约。
在这以后,炮龙节活动逐步恢复,彩架游行的彩架数量、游行人数越来越多,“炮龙”也由原来的5-6条猛增到了几十甚至上百条。2012年正月十一,“炮龙”达到108多条,游客达55多万人,来自宾阳周边的上林、马山、横县、邕宁、来宾、柳州、南宁等县市,还有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有碧眼金发的外国人。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广西炮龙节一般是在哪里,广西炮龙节活动在哪里举行”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