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由来
导语: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而且这些节日的由来都是历史悠久的,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这个节日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的时间是在农历正月十五,那么,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关于元宵节的介绍。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
北方元宵节吃什么
北方元宵节吃的美食有很多,比如酱肘子、酱大骨、饺子、元宵、烤鸭、鱼等等。北方元宵节在以前是不吃元宵的,一般都是吃饺子,吃元宵这种习惯是随着南北人口的迁移,被带到了北方。元宵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馅料的,一种是没有馅料的纯糯米团子,其实不管是什么,都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是非常有祝福寓意的食物。
北方元宵节的餐桌上还会有酱大骨和酱肘子,这些肉类食物吃起来非常的满足,而且是非常好的下酒菜,是豪迈的北方人必不可少的元宵节美食。
对于北方人而言,饺子就是家乡的味道,当然是北方元宵节必须要持的美食。其实不仅仅是元宵节,喜爱元宵的北方人时时刻刻都是离不开饺子的。饺子能够做成各种馅料,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喜好,再加上饺子形状如同元宝,象征着财富,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北方的元宵节也是要吃鱼的,鱼也象征着年年有余,是对中国人最好的祝福,也是中国家庭对于来年最为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