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元宵节特色活动 踩高跷 舞狮子

时间: 2024-02-20 本站作者

  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最隆重盛大的一个传统民间节日,即元宵节。元宵节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汉文帝时期便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期间,民间有各种习俗,下面整理了其中的十个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多少呢?

元宵节特色活动 踩高跷 舞狮子

  元宵节特色活动

  一、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节目。高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表演者把长木绑在腿上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最高的高跷达一丈多高,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欢声笑语,如履平地。

  二、舞狮子

  舞狮子,也是我国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每逢佳节或者集会的时候,人们都会以舞狮助兴。这个习俗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划旱船

  划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把竹木扎成的彩色船套在身上,在陆地上模仿船行的动作,再唱一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就是划旱船了。这个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

  四、赏花灯

  在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和寺院“燃灯供佛”。从此以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就流传到民间。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无论是士族还是老百姓,都会挂灯,整个城市通宵灯火辉煌。

  五、猜灯谜

  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出现在宋朝,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测。所以叫“猜灯谜”。

  六、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对于风调雨顺、生产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舞龙的节日习俗。

  七、迎紫姑

  紫姑,传说是民间一个贫穷善良的姑娘。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紫姑因为穷困而死,因为老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于是在有些地方,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八、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叫送花灯。就是在元宵节前,娘家将花灯送给新嫁出去的女儿,或者亲友送灯给新婚未育的人家,希望早生孩子。因为“灯”与“丁”谐音,送灯就象征“添丁”的吉兆。

  九、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地方不同,秧歌的风格也不太相同,分为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等等,其中东北秧歌流传最广,艺术水平也最高。

  十、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烤百病、散百病、走桥等等,是一种消灾祈福的民间信仰性活动。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里,妇女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沿着墙边走,逢桥必过,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免祸,祛除百病。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