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公是哪个时代的人,周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时间: 2024-02-20 本站作者

Q1:周公是什么朝代的?

周公旦是先秦时期的人,当时是周朝。

Q2:周公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西周杰出的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Q3:周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他一生经历了文王、武王、成王三代,曾辅佐武王灭掉殷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
辅佐武王灭商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他从小就孝敬父母,诚实忠厚,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和他的哥哥姬发(后来的武王)常在他的左右,帮助处理政务。文王为周代的发展和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没有来得及灭掉商朝就死去了。
周武王继位后,周公成为武王的助手。这时候,周公的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当,都是武王左右最得力的大臣,共同筹划灭商大计,完成文王未完成的大业。
两年后,周公和武王一起在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和联合伐商的各国诸侯订立盟约,检阅军队。盟津距商朝的首都很近,在这里演武检阅,就是向商朝的试探和示威。盟津会盟后的第二年,武王在周公等人的辅佐下,统率战车300辆,勇士3000人,士卒4万5千人,渡过盟津,在牧野集众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
《牧誓》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任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商纣王派出的兵是一批临时抓来的奴隶和俘虏。这些人对商朝早已心怀怨恨,和武王的联军刚一交战,就掉转枪头,往回冲杀,纣军溃败。武王顺利占领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从此,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灭商后,如何处置殷商奴隶主和上层贵族,武王征求大臣的意见。太公望——姜尚表承:这些人统统杀掉,不留后患。
周武王不同意,又找来大臣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心里想:举凡有罪者,不分轻重一律杀掉也不行。于是,武王又找来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
周公这种给降者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修整了被纣王残害的大臣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之心。

Q4:周公是哪个年代的人?

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家、思想家。 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旦摄政。平定管蔡与武庚叛乱,营建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乐,建立典
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所封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今岐山县北有周公庙风景名胜区,相传是周公退位后生活居住的地方。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他立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令其弟管叔、蔡叔监国。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当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尝祝祷祝,愿以身相代,祝文藏于金滕匮中。后成王因天灾震恐,发金滕之匮,发现祝文,乃大感悟,亲迎周公归。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作《大诰》,收殷遗民。在摄政期间,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较重要的如:广封诸侯,先后封了宋、卫、鲁、齐、燕等七十一个诸侯国,“封建诸侯”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制礼作乐,依据周朝的特点对殷礼进行损益,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公接受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既主张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复强调“惟命不于常”,不能听命是从;“敬德”思想,强调统治者必须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够贪图]享乐,“无康好逸豫”,要知“稼穑之艰难”;“保民”思想,认识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罚”,在提倡“敬德”的同时又主张“敬明乃罚”,要有一定的强硬手段人微言轻辅助,但用刑罚需谨慎。周公的思想言论,基本集中在《尚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多士》、《无逸》、《多方》诸篇中,这些思想是后来儒家主张“德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周公极为敬仰。孔子曾说: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称赞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达孝矣乎!”(《礼记·中庸》)孔子在其年老体衰之时,甚至慨叹道:“其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成为后来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时与孔子合称为“周孔”。

Q5:“周公”指的是历史什么人物?

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Q6:历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谁呢?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在世的时候,周公很孝顺,文王有很多儿子(传说有一百个)。这么多孩子中,周公的品德也很突出。武王即位后,周公参与了讨伐商纣王的全过程,并帮助武王建言献策。

牧野之战前,周公帮武王起草宣誓宣言;攻破都城后,周公亲自拿着象征统治者权威的大钹,从左到右保护武王。之后周公主持了一系列善后工作。他被封在曲阜,成了“”,但他没有去鲁,留在求援。 十字军东征后不久,武王崩溃了。一些大臣占卜以预测武王的病情。这时候周公说,光动祖神是不够的。

于是他立了一座坛,戴了一顶玉冠,捧了一个玉桂,向祖先祈祷说:我多才多艺,能侍奉鬼神,武王不如我。我想把自己而不是武王作为人质,请求上帝不要夺走武王的生命。祈祷后进行占卜,结果很吉祥。周公很高兴,就让历史学家把祷词记录下来,封在青铜盒子里。第二天,武王的病奇迹般地痊愈了。

武王死后,年轻的成王即位,周公怕群臣违抗成王而导致谋反,果断接替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事。这时,周公的弟弟们开始搬弄是非,说周公篡位不利于称王。周公知道后,就向太公王、赵公义等大臣说明了安置周王室的想法。 得到他们的支持。后来,周公征服了管叔、蔡叔、武庚的叛乱,解决了东方的大片领土。诸侯才完全臣服于周。他的儿子白勤到鲁上任时,热情地对他说:“我是之子,之兄,之叔。”。我的地位够崇高了。还能要求什么?

之所以洗头的时候会把头发拢几次,吃饭的时候会把嚼过的东西吐出来几次,出来见见因为怕丢而前来拜访的智者;去鲁不要专横。当王乘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一次他生病了,周公仍然祈祷他能代替自己来换取王乘的和平。后来有人污蔑周公,周公就走了,去了楚国。当王乘看到周公在财政部为自己祈祷的记录时,他非常感动和后悔,所以他欢迎周公回来。周公为了稳定东方,主持建设了以成州为中心的周朝统治东方的洛邑;

洛邑建成后,周公将政权交还给王乘,他愿意重新做朝臣。在周公死前,他留下遗言,将自己埋葬在周朝,而不是回到他在西方的故土,以示他将继续守护国王。 周公辅佐武王称王,平定东方,建立周及礼乐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使周人稳步巩固统治,为后来近800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因其美丽的性格和杰出的能力而受到历代家的称赞。儒家尊崇的圣人孔子,最崇拜周公,他一生的愿望就是以周公为榜样,让天下重新安定。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