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雨水是什么季节
导语: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根据这些节气的特点,可以让人们不误时节。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这个节气是雨水节气,这是属于春天的一个节气了。那么,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节气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几个节气
下雨天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文、星象、气候和自然变化的经验总结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日冬至则斗北中绳”,“日夏至则斗南中绳”。斗,指的是北斗七星。在古人看来,北斗七星是围绕着北极星转动的。夏至,斗柄指正南,冬至,斗柄指正北;斗柄指正西是秋分,指正东是春分。“两维之间,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平均分为六个节气,每个节气占十五天。于是冬至过十五天是小寒,再过十五天大寒,再过十五天就是立春。立春后十五天,是雨水。雨水节气的日期,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
雨水物候有哪些
在七十二候中,雨水节气的三个物候分别是:“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虽然不一定与时日完全对应,但却体现出了雨水时节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特征。
雨水节气
三个雨水的物候中,“鸿雁来”指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萌动”指花草树木生长萌芽,这些都是春季天气回暖之后的典型自然变化,比较容易理解。“獭祭鱼”则比较有趣,这里的“獭”主要指水獭,据古人的观察,每到春季雨水前后,河冰解冻,游鱼上浮,水獭在捕猎游鱼之后,常会将鱼拖出水中,陈列在岸上,同时后腿站立,两只小手放在胸前,好像是在做祭拜的动作。儒家在举办宗庙祭祀之礼时,需要先以食物祭祀祖先,然后再自己进食,对于崇信儒道、注重礼仪的儒家学者而言,水獭这样的动作,表现了动物也会遵从祭祀之礼,正是礼教合于自然天道的证据。旧题元代吴澄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獭祭鱼”时,将其与霜降节气的物候“豺祭兽”并提,说:“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认为这体现了水獭“不忘本”的高贵品质。
除了遵循礼教之外,獭祭鱼还有一个意义,就是标志着一年渔业活动的开始。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逸周书·文传解》中记载着文王颁布的禁令:“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认为在鱼类生长繁殖的时候,需要有一段休渔期,避免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那么这个“非时”的标准如何划分呢?古人认为,每到春天,水獭开始“祭鱼”,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已开始了捕鱼捕猎,这体现了自然天道对捕猎活动的默许,人类于此时开展渔猎活动,方是不违天时。《礼记·王制》云“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就是以雨水“獭祭鱼”的现象为界,区分休渔期和开渔期的。在唐代武后执政的时期,曾经长期推行过素食政策,官员不得杀生而食,凤阁舍人崔融上书表示反对,其中提到“春生秋杀,天之常道。……豺祭兽,獭祭鱼,自然之理也。”以“獭祭鱼”为例,说明物种互相捕食,是天道允许的行为。在这个时候,雨水时节捕鱼而祭的水獭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成为了左右人类社会政策的关键角色。
当然,雨水时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候,还是春雨。不同于夏雨的猛烈和秋雨的凄凉,春雨雨量不大,却绵延悠长,给人一种温柔润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