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和周公之礼,周公之礼步骤
“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发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明德新民,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这第七礼——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这里的周公是一个人,即是辅佐成王,匡扶天下的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
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民众思想尚未开化,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无法做出解释,最简单的例如:风,雨,雷,电。会催生出对原始神明的崇拜,在周之前,神权掌握在商朝王族手里,他们用武力征服敢于反抗的民族,用手里的神权控制已经臣服的各个诸侯国。
周反商,不光在军事上,他们也要反商人手中的神权,不要小看了现在看起来无比愚昧的跳大神,活人祭祀,这个就是当时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商人祭祀想象图
所以文王姬昌把自己打造成了能和鬼神对话的半神一样的圣人,他在把政权交给武王姬发的同时把神权传给了周公旦。原因可能是对周作战的工作过于繁重,他不得不把自己控制下的周的政权和神权分离,让武王发掌握政权,周公旦掌握神权。
文王死后,周公旦就变成了周的核心价值观打造者,成为武王发的得力助手。周公旦半人半神的形象也一直传到了现在。
但是周公解梦这本书应该是后人假托周公之名做的。至于周公之礼是西周建立后,在周公的主持下,形成的以礼为根本的统治秩序。不光指男女关系,这只是古人对性羞于启齿的一种委婉说法。
由于周公对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有很大贡献,他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人们就怀念周公强调的“礼仪”。孔子曾经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不复存在。
而《周公解梦》是以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解梦书籍,里面一共对七类梦境进行了解述。是不是周公所作,无从考证。
这两位周公都是十分伟大的人物,但是我无法分清是否为同一个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二位的伟大功绩。
这节目瞄过几眼.之前我倒希望她走到人面前,把他们所谓的国旗撕掉呢.
呵呵 不过事后想想,不应该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楼主也别闹心了
周文王 姬昌
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现在我们说到“易”,通常指的都是周易。其实易学从伏羲开创之后已 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周易之前有“连山易”和“归藏易”,连山易从坎卦开始,归藏易从坤卦起篇,不过都已失传,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气势恢宏“大哉乾元”地从乾卦立文的周易。
身为“西歧姬周族自治领”的Lord,文王姬昌曾作为异见分子被软禁在首都郊外的一个招待所。闲来无事也没有电视看,没有Chat、OICQ ,文王就重新编排演算易经打发日子。说伏羲时曾讲到根据当时生活中最主要的几个因素而确立的八卦(那时的生活真是简单,八个就够了,不象现在,或许还要加上上证指数、深证指数之类),易学整合了这八种因素推演构造出世事百象的变动机理。文王对新编的易经中的卦词进行了再次赋值,内容大多取材于当时的、民生、气候、地理,其中还有一些也许是他的个人感 受,比如“咸”卦很可能是有感于某次的小腿抽筋,而且,估计姬老先生有口腔疾病,“噬嗑”、“颐”等好几卦都和口腔有关,不是吃东西嗑了牙,就是咬到牙疼也没咬动肉筋,要么就是托着病牙看着别人大嚼美味眼馋。碰到这种往往会让我们想到牙医的情况,文王却立刻联系到了天地阴阳的变易之道。
同样大系综的宇宙观,《内经》的理论模式是综合,把各种因素联系到确定对象的变化过程,而易学基本理论的模式是分析,力求揭示出阴消阳长的过程和阴阳融合的状态在宇宙万物中的同一性,至于易学的运用,和内经相似,通过找出各种因素确定所处状态(易象),再根据状态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易数),明确事物变化的轨迹以及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应对。因此,在周文王其时,所谓“卜卦”,并不象后世那些“半仙”们做的那么鬼鬼祟祟,无非是一种寻找影响当前事件因素的过程,从这点看,宋朝邵康节的“梅花易术”倒是颇合原意。商周时代的“问鬼神”并不是指算卦,而是把乌龟壳在火上烤,然后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中国人对乌龟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崇敬它的长寿,学着它做“龟息”,另一方面又居心险恶地以它的牺牲预知未来,最后,还要拿它的名字来骂人。
一本《周易》把易学研究者分成“象数”和“义理”两大阵营,分别发展出了易学运用的边缘学科。应该说,如果这本书不是周文王的秘书代写的话,文王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的确是很伟大的。可惜,姬大师的后代并没有继承家学,武王虽然成就了改朝之业,可是除了屠戮纣王的焦尸就没什么创造性工作,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却因此亡国的幽王,就更调皮捣蛋得不像样了。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关于它的传说有很多。
易共分为三部,《连山》、《归藏》、《周易》,也叫《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但《连山》和《归藏》都失传了,只留下了周易一书。所以,我们习惯上也就叫《周易》为《易经》了。
一般认为,是孔子在编撰古书时认为《连山》和《归藏》不重要或根本看不懂,把它们给删了。同时被孔子删去的古书还有很多很多,如泱泱周礼,现在也只剩下一卷了。可悲的是,这些被孔子删去的古书基本上就没有再流传下来了。你看,孔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