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周公吐哺出自哪里

时间: 2024-02-15 本站作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吐哺”出自何处?“周公”是指谁?“周公吐哺”该如何解释?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

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哪里?反映了其怎样的抱负?

曹操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家跟文学家,他在赤壁之战前写了两首《短歌行》,表达了他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短歌行.其一》最后两句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迎天子于许都,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征战四方,平定了国内不少封疆大吏。破黄巾、击袁术、战刘表、破袁绍,破辽东,击乌桓,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大地。曹操的功劳大,所以得到的特权也多,他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且先被封为魏公,后被封为魏王。东汉一朝没有异姓王,而曹操被封为魏王,足见其功劳之大,权势之重。

曹操功劳大,权势重,这引起了皇帝党的不满,汉献帝曾下衣带诏号召忠义之士起兵擒杀曹操。刘备更是将曹操称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汉中之战时刘备打出的旗号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作为汉朝功勋的曹操被天下人称为“汉贼”,故他写诗述志,表达自己不过想做周公,统一天下后再还政汉室。

周公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在周武王死后而周成王年幼之时,由周公摄政。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又与姜尚联合发动东征,击灭商朝残余,扩大周王室领地,可以说没有周公就没有西周王朝。周公善待贤人,忠心于周成王,在周成王生病之时,他向神灵祈祷折他阳寿以愈成王之体。

《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道: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周公训戒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身份尊贵而不低贱,然而我泡澡三次停下,吃饭三次停下,就是为了接待贤士,就这样也还失去天下贤人的心。

曹操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汉贼,只是想做周公旦一样的圣人,故他写了两首《短歌行》,一篇《述志令》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在《述志令》中曹操写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表明曹操死后,三国就鼎立了,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曹操在时刘备只是称王,孙权称侯。可见曹操对于想裂土称王的枭雄最有威慑力,因为谁敢称王,曹操就会讨伐谁!

曹操在《述志令》中写他的志向是: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也就是说曹操的志向是为国立功,以军功得以封侯。只不过时势造英雄,最终曹操的爵位是王爵,比侯爵高了三级,且死后还被儿子追认为皇帝。终曹操之世,曹操没有篡汉自立,足以表明他的志向!

曹操为什么不还政汉献帝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汉献帝能力差,如果汉献帝有汉武帝或汉光武帝的能力,曹操一定会还政的;二是,曹操还政后,必然会被政敌害死,曹操死不足惜,但是他死后国家就会陷入更大的内战之中,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曹操在《述志令》中列举了蒙恬的事例,蒙恬交权给秦二世了,结果蒙恬身死,秦国陷入大乱,三年就被推翻了。曹操每次读到乐毅、蒙恬的历史时,就忍不住怆然流涕,他在悲伤英雄末路,国家将倾!

《述志令》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史记中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前两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短歌行》咏叹着求贤若渴之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含义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含义是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相关典故内容: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结果残余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

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

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

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扩展资料:

一、相关成语周公吐哺释义:

周公吐哺,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二、成语典故: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

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百度百科-周公吐哺

成语周公吐哺的典故简介 周公吐哺的意思是什么

子夜吴歌·夏歌(李白)

“周公吐哺”有什么典故?

成语解释: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成语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语典故: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领地在周,所以史称周公或周公旦。他贤能多才,周武王时参加了伐纣灭商的战争,功勋卓着。

周初,周公受封于鲁,但他只让长子伯禽赴封地,自己则留在镐京,与召公一起辅佐周武王。伯禽临行时,周公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可是我常常洗头时几次握着湿淋淋的头发跑出来,吃饭时几次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就为了出来迎接来访的客人,就是这样还害怕让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鲁国,要勤于政事,爱民如子。”

周武王病重时,周公非常焦急,因当时周刚刚建国,天下未定,百业待举,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周公来到祖庙,向先王祷告保佑武王身体康复,自己情愿代死。后来,周武王病危,当时太子诵才十三岁,他对周公说:“我担心诵(即周成王)过于年幼,把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交给他,他没有办法治理。我考虑再三,在众多兄弟里面,只有你最有才干,我就把诵、把周国全部托付给你吧。”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摄政,代行国政。


当初,周公在辅佐周武王时,与武王关系也很融洽,而且睿智过人,才能出众,处理起政事来得心应手。为安定国家,他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还制定了周礼,对祭祀、占卜、会盟、饮宴、朝贡、婚娶、殡葬时的仪式等都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武王死后,周公摄行天子职务时,全心全意、大公无私,人们都纷纷称颂他,这就引起了一些王室贵族的猜忌。因此就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谣言传遍京城镐京,连周公的弟弟召公也产生了怀疑,留在殷都的“三监”更是怀疑,甚至产生了不满。商封王之子武庚便乘机串通管叔、蔡叔,并联合东夷(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发动了饭乱。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周公引用商代历史,说明辅政大臣摄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辅政大臣为保治殷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伊尹辅佐成汤,到甘盘辅佐武丁,莫不如此。自己一定会效法伊尹、甘盘,效忠周室,竭诚辅助成王,这才消除了内部的误会,稳定了周王室。对外,周公毅然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杀死了叛乱的武庚和管叔鲜,俘虏并放逐了蔡叔度。

周公摄政七年,在周成王二十岁时,周公还政于他,自己仍尽心辅佐,并精心创立了周朝的礼乐典章制度。

后来,人们根据周公对伯禽“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言论,引申出“周公吐哺”这个成语。

成语示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