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名字铎 铎名字
duó,声母为d,韵母为dó,声调是二声。
铎拼音duó,部首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5笔86QCFH,5笔98QCGH,仓颉OPEQ,郑码PXBI
四角87754,结构约,电码6995,区位7876
解释:大铃,形如箕,形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也是古代乐器。从春秋到汉代,木铎盛行。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征铎[zhēng duó]
挂在远行车马上的铃。
2、宝铎[bǎo duó]
悬挂在佛殿或宝塔檐口的大铃。
3、秉铎[bǐng duó]
指担任文教官员。
4、铎舞[duó wǔ]
舞者持铎随曲跳舞。
5、清铎[qīng duó]
清脆的铃铎声。
意思是可以被警醒,可以成为大器。
铎拼音:duó,部首: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五笔86:QCFH,五笔98:QCGH,仓颉:OPEQ,郑码:PXBI
四角:87754,结构:左右,电码:6995
解释:大铃,形如∞,有舌头,古代宣布政治法律法规,也是古代乐器。从春秋到汉代在中国盛行。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护铎[hù duó]
刘梓铎名字打分
形容噪音。
2、风铎[fēng duó]
即风铃。
3、铜铎[tóng duó]
摇奏体鸣乐器。
4、檐铎[yán duó]
檐马。
5、谐铎[xié duó]
就是寓劝戒于嬉笑言谈。
6、铎铃[duó líng]
悬挂在高大建筑的檐角,遇风即响。
7、铎舌[duó shé]
铃铎中的悬垂物,其形状如舌。
二人组是中国古代的乐器。
拓展资料二人组是一种中国古代乐器,大铃,形如箕、正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使用。中国春秋至汉代盛行。木铎。二人组。二人组。二人组。
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军事。它的形状有点接近永钟,但比钟小。手柄短而方形。体腔内有舌头或无舌头。有舌头的人可以摇晃和发出声音。舌头分为铜和木。铜舌为金铎,木舌为木铎。
《左传襄公十四年》:“因此,《夏书》说:“悍人以木铎为路”。注:“悍人,行使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
古代乐器
战国时期主要有外卒铎和营率铎。外卒铎,腔内有小环为舌,口腔甚曲如钟。营率铎,不附舌,口部曲势较浅。
二人组是战时乐器。如《国语·吴语》:“所有的行头都是官师,拥铎拱稽……”至于它的具体作用,根据《周礼·地官·鼓人》的说法,甚至是:“金铎通鼓。”据郑玄注介绍,“多,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至于负责振铎的人,按照《周丽·夏官·大司马》的说法,是“司马振铎”。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这是金铃金舌,所以叫金铎。在军队里,给金铃木舌的是木铎,给命令的时候是真的。”至于“通鼓”,贾疏认为“两司马振铎,军将以下即击鼓,所以云通鼓”。
根据《说文》的注释,“通,达也”。孙一让认为:“鼓者不是一个人,所以振铎让一个人先鼓,大家都鼓。”无论如何,根据《周丽·夏官·大司马》的记载,击鼓确实应该与振铎紧密相连。比如“三鼓振铎”;云云,“鼓人皆三鼓,两司马振铎”,都能看出这一点。
然而,这种振铎似乎在春秋末期不再流行,因为通鼓的规则。比如《国语·吴语》中有一句话:“王乃秉,亲就鸣钟,鼓丁宁,春雨,振铎,勇敢胆怯,三军都哗哗,扣上振旅,声动天地。”从这段话来看,似乎是各种战鼓乐器和喧嚣的声音一起启动,没有什么不同。或者,这是“礼崩乐坏”的表现还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