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易经的思维的运用,如何运用易经

时间: 2024-01-24 本站作者

周易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些运用?举例说明.

一、 算卦算命。
二、 熟读增进个人修养。
1. 读之可了解我们祖先的世界观。
2. 可了解古人的哲学观。
易经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国现代文化中许多领域至今还有周易的影响。
周易通篇精髓在于一个“易”字,讲究穷则变,变则通,物极必反的事物发展规律。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应用:
1.预测学
“义”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
“理”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2.认识学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学”与“术”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行为学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应该说《周易》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科学,或文化了。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解读的《周易》的思维方式

《周易》古经以它特有的表达形式,充分注意到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八卦及六十四卦是构成这一硬体的基本框架……

易经在那些方面体现整体思想?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

易经的作用和真正意义

可以根据专家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
(一)偏执于算命的先生认为,《易经》的"伟大价值就在于算命",它的精华是卜筮,"不运用《易经》算命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人们认为自然和社会的现象、事件的产生都有某种神秘力量在支配着,因此,遇事都喜欢用特定方式向神请示事件的吉凶。占筮就是这种特定方式之一。占筮涉及的范围很广,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社会生活中的祭祀、战争、生产、婚丧嫁娶、商旅出行等等,都包括在内。
(二)易学家说,《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是中国人文化的基础,包含了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易经》的科学价值在"学",不在"术",其特点在于"义理"与"象数"的统一,它的精华在于它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
《易经》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它形式上是占筮书,而内容则广泛的记录了西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史料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到商、周之际,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易经》成为中国人文化的基础。
易学研究者认为,"易"字是上日下月的象形,《易经》学术思想的内涵,也便是说明这个天地之间、日月系统以内人生与事物变化的大法则。
"经"是天地的大准则,也是人生的大通道。"易"包含三个意思:(1)"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简朴而平易的;(2)"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3)"不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所以,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经》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之际"所有学问的大原理、大法则。如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易经》探究,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三)现代学者杨树帆先生认为,《易经》符号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对未来客观世界感到无从把握而迷茫时创造的思维延伸诱发工具。
《易经》被总结成书的时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实现思维工具化。古人没有技术手段,但采用了更为聪明的办法——使用符号,把思维注入符号编码系统中,从而心安理得的鸟瞰着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
杨树帆先生认为,周易符号思维模型,是人类的第三思维。人类思维被哲学家、心理学家分为若干种形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抽象思维的逻辑思维,一种是被称为形象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周易符号思维模型是人类对未来客观世界感到无从把握而迷茫时创造的思维延伸诱发工具,人类依赖它对世界进行反向把握。
杨树帆先生认为,周易符号思维模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二爻阴阳逻辑层次,八经卦二元结构层次,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层次。
二爻符号逻辑即二爻阴阳逻辑。阴阳二仪即太极,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相互作用、相互演合,构建成八卦二元分类模型。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即所谓"小成之卦",或叫作"经卦"。八经卦将自然分为上下、尊卑、刚柔的二元对立形态,建立了一个认识自然的初步模型。
六十四卦由八经卦两两相重而成,这是阴阳模型的最好图式,构成了六十四别卦时空场。六十四卦时空场,是人的思维和预见能力对客观事物无能为力时,将经验编码并系统化为假定的未来时空场,在这个假定的时空场中,使思维借助符号的启发而延伸发展。《易经》六十四卦非常具体,假如生活中有疑问,在六十四个时空场中关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答案。

《易经》教给我们的七种思维方式,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你怎么看呢?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其深刻的思想影响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而它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成为华夏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易经》教给我们的七种思维方式,这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一、物极必反 学习《易》学,就必须要领会物极必反的思想,因为周易中处处存在这个思想,例如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等。


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渗透着这种思想,或者说都有类似的语句表达了这种思想。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反者道之动”。



《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易》把这个概念发挥得更加透彻。但真要领会这个意思其实不简单的,说说容易。

二、穷变通久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事物是永远在变化的,不要拘泥于一时一刻。例如《水火既济》卦和《火水未济》卦。


《水火既济》结构看上去似乎是个很完美的卦,可它不是最后一卦,它没法定格在这个状态中,这暗示着事物是没有穷尽的。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苏轼也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生活中,可以引申为——凡事不要钻牛角尖。事物永远在变化,何必为眼前的一时不快而恼怒呢。

三、自强不息 这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天行健,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学习就是这样的,学无止境啊。

四、辩证看待 学《易》就必须阴阳一起学。

也就是不能只看阳而不看阴,看乾必看坤、看坎必看离、看否必看泰,都是一个道理。乾为天,离也可以为天。

天属阳,但也不能拘泥于天属阳,天属阳是相对于地属阴而言,没阴就没阳。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为阳女为阴。


两个男人,高的为阳矮的为阴;站着为阳坐着为阴;胖的为阳瘦的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

春夏秋冬,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春夏之中,春属阴,夏属阳。


最初的阴阳概念应该还不是从四季中得出,而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得出,太阳是阳,影子是阴。

也有说法是看日月交替得出。

其实上述几种思维要表达的都差不多,基本上是一个意思。


五、无中生有 要明白无是什么,无并不是没有。

《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


《老子》四十五章也有类似语句:大盈若冲。

当然,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看个译文就行了,但这样就没啥作用了,要自己去感悟、体会,是这种空的感觉。

六、全息思想 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叫人副天数。

全息思想可能在中医中应用较多。

比如耳朵、手掌、脚底都可以代表你整个人体。

在周易预测领域内也应用广泛。

中华文化看重的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而不是给单个事物做无限解剖。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人体和自然界有很多感应,在此不多举例了。

七、要常联想

看到这一面就要同时想到另一面,而习惯了1+1=2,G=mg这些东西,看问题就容易被框死,容易变得绝对。


比如有人问乾代表的颜色究竟是红色还是蓝色。

这本书说红色,那本书说蓝色,不代表他就是大赤色或蓝色,他也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不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比如阴阳,阴阳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东西,黑白也是阴阳,你现在握着鼠标,手心手背也是阴阳,上面已经举过例子了。

再举个例子,坤,卦辞有一句是“利牝马之贞”,牝马是母马,母,《象》中有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母亲具有什么特性,承载、包容、孕育,正和大地是一种属性,所以坤为地为母,当然还可以为很多其他的。

如何用《易经》的十大思维引导和把握好孩子的黄金期

不用这么麻烦吧?
有几个父母短时间内能够理解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
只要做到两个字就足够了,教、育。按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释: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你要求孩子做到的事,你要先做到。你天天做着,孩子就会模仿。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行不言之教。
育:养子使作善也。-------你心正言正行正,孩子自然就会模仿你做个好人。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