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治国方略,解梦周公免费
自然是孔子,孔子对于前面的文化达到了集大成
摘 要] 周公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敬德保民”、“敦行民
彝”、“制礼作乐”、“尊贤礼士”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德育思想。他一生中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之终极追求和核心内容,并把“敦行民彝”作为“敬德保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德育思想作一梳理和综括,以期为我国的学校及社会德育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周公;敬德保民;德育思想;时代回音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888(2002)05-0047-04
[收稿日期]2002—07—30
[作者简介]李 健(1965-),女,山东兖州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周公,姓姬名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周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周公的教育思想作一梳理和概括,以期为学校及社会道德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一、敬德保民:教育之终极追求与核心内容
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奴隶社会至西周,经历了夏商两代的败亡,特别是“小邦周”灭“大邑商”,在深层次上触动了奴隶主的统治。周公经历了武王伐纣灭商的战斗,历史的巨变使他感到“天命靡常”;殷人前线倒戈使他看到人民的力量,由此他得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求统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善于维护奴隶制社会的各种典章制度。使奴隶和平民等阶层安于被统治的地位,永远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为此,周公将“敬德保民”作为教育的终极追求与核心内容。
周公倡行的“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求统治者明察实情,用贤去奸,不可一味使用暴力,要慎于用刑,这是方面的意义;其二要求统治者勤于国事,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这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其三所论之德是人自身的一种属性。这三者可分别称为“德治”、“德行”、“德性”,均属于修己治人或修己安人之道,是十分现实的、伦理和教育问题。周公的德育思想着重于人事的努力和个人的行为表现,要求加强对人的后天教育,所以他主张“以教育德”,他从敬德思想出发,高度重视
教育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周公又明确提出“保民”的主张。他在灭殷伐商的战争中,目睹殷人阵前倒戈,这使他感到民情不可侮,指出统治者必须重视民情的背向。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了以民为鉴的重要主张。周公将保民思想运用于制定西周的国策,在上主张“明德慎罚”、“怀保小民”,加强道德教化;在经济上,他坚持施惠要深、用民要平、敛税要轻的治国原则,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周公的“保民”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天命与人事和谐统一的主张,尤为重视人事的作用,这一观点对后世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思想亦产生了奠基与发端的作用。孔子的“载舟覆舟”观、孟子的“民贵君轻”观、荀子的“立君为民”观,均可视为周公思想的余绪。
基于“敬德保民”这一指导思想,周公在制定并实施诸多行之有效的、经济、军事方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统治者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视为关乎社稷千秋大业的事情。为此,他提出了“师保之教”。他认为社稷大业的延续关键在于后嗣,如若后嗣子孙既不能“兢兢于上天”,又不能“勤王事于下民”,丧失了先祖的道德之先,不懂得天命难保的道理,则势必“垫失天命”而家毁国亡。所以必须对统治者进行道德教育。他这种从角度强调对帝王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张和见解,对我国两千多年来重视道德教育传统的形成,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周公的“师保之教”贯穿着强烈的敬德保民思想,内容涉及个人品德之教、施行德治之教等许多方面。概而言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
属马的配虎、羊、狗是最好的,不过这是相书上说的
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家和军事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6.htm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庄子
我的理解是 传说中掌控人们梦的神仙
和周公下棋 指 睡着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