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历和节日风俗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祭月,我国过中秋节会在中秋夜圆时,在家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来祭拜月亮。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吃月饼。过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猜灯谜。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猜灯谜的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保留得比较好的地区,依然有中秋节赏灯、猜灯谜的习俗,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发扬,因此在保留中秋节猜灯谜的地区,其热闹和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元宵节。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是为了纪念嫦娥,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射日得了一颗不死药,被逢蒙觊觎,他拜师后羿后趁机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不肯并吞下仙药飞升到月亮上,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摆上香案和吃食纪念,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流传开。也有史料记载,月饼在殷、周时期是为了纪念太师闻仲的。据说,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太师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的边薄心厚的圆饼作为行军的干粮,闻仲同时也因为制作的这种糕点而被民间奉为糕点业的祖师爷。后来江、浙一带为了纪念太师闻仲,就把这种圆饼叫做“太师饼”,太师饼是月饼的始祖。
赏月时间应在晚上8点至9点之间,此时月亮上的柳树头容易让人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