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全解周易音频,张其成讲易经音频免费
查遍字典找不到这个字,我请教胡志勇老师(周易故事的作者),答说:按孟氏周易,坎为“逖”(ti远),我考虑现在的书校对很马虎,是否为此字,也是走之底+反犬旁,火字写成虫.对不对还请思量.
以前有位朋友跟我说过,能够把这本书看透了就能够当医生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可以多去看看,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实用的中医典籍。这本著作的内容说得很细,也很通俗易懂。
这部著作被名人翻译了:3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携其新作《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在京与读者见面并举办公益讲座。从发布会介绍得知,该书共5册,其中两册为《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灵枢》,三册为《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
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但是至今在医学界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从正本书看来,它的表达方式都是由对话而来,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由一个名叫“黄帝”的人和另一个叫叫“岐伯”的人一问一答。给人以一种很想要去了解一番的冲动,所以,这本书的表达方式是一大亮点,很适合初学者想学习和了解中医的入门书籍。
这本书深藏着“治未病”的思想今年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其实,在《黄帝内金》里面的‘四气调神大论篇’里的四季养生法就提出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从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圣人不是等到生病之后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先预防。
对此很多人就想问,为什么我们先人都会这么想,但我们现代的人都不是这么做的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生病,每次生病了都是认为自己一时没有注意,比如一个因不慎着凉而感冒的男人,说是因为自己昨晚开空调没有盖被子,但是同宿舍没盖被子的小王怎么不会着凉呢,那是因为他有正常的作息规律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还有他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自然他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好,所以自然不会因为一个晚上没有盖被子就感冒不起。
中医说的“治未病”并不是说一定要吃药打针,更多注重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靠的是自觉自知而为。
结语:我建议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套《黄帝内金》,非常实用。
是一个大的问题,现代学习方式和多是象数义理混合的,而卜筮则流于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没开始学就糊涂了。从0开始的话,按照没有文言文基础,大概推荐一些基本的步骤和书籍以供参考。不可为要!
一、泛了解
易学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赘述。
因为易经现代的书籍也过于庞杂,入门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非常重要。窃以为如果有文言基础,大可直接从经传原文入手,市面上的本子,推荐东南大学注音版的《周易》(简体横排全注音,有通假字标注及简单注解,字比较大,缺点是好心的插图反而杂乱)。另外一个本子推荐中华书局诵读本《周易》(四海本、绿本都可,有音频可以索要),没有通假字和插图。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先按一本学,之后多读几个本子自己再判断。(譬如,革卦:己日/巳日乃孚等等)
这两个本子一定要买一本,不然会有很多读音掌握不准(如屯zhun卦)。
如果没有文言基础,那市面上的入门本子也有很多。个人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张其成《易道主干》、张善文《周易入门》。这几个本子的特点是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特有词汇的认识,泛读就好。特别说明:之所以推荐南怀瑾的书,是因为其书并不完备,但点到即止,防止走偏门。
另外,特别推荐一个iOSApp《易经》(图标是线装书的设计标有“有声同步”字样),诵读可调整语速、有注释和简单的白话文翻译。
二、基础背诵
关于背书,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窃以为必须是要背的,但是要循序渐进的背。
1、朱熹(争议很大的宋儒)的《周易本义》三种卦歌,分别是“八卦取象歌”(乾三连……)、分宫卦象次序歌(乾为天、天风姤……)建议边画边背,否则会很吃力、下上经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
2、序卦传(郭氏认为幼稚),窃以为序卦传包含的逻辑最必要掌握的;
3、说卦传前十章(金、吕合著《周易全解》有不同归类);
这些最好先背下来。其中朱熹的三种卦歌是必须要背的,是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会省很多劲。序卦也不难背,每天诵读7次,最多连续7天应该就可以背下来了,说卦传相对内容稍微多一些,可以结合图去背,这些理解会更深。
背下来以上的内容之后,可以考核自己:
1、找一个人,随便说一卦,你说出是第多少卦,之前和之后是什么卦;
2、找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卦,你说出卦象是什么,并画出来;
3、自己画先天后天八卦。
下一步,窃以为先不着急去读经传注解,基本概念不明白,白读。深入下一步的基本概念:
1、错卦(六爻阴阳相反成一卦,如乾卦成坤卦)
2、综卦(六爻倒过来成一卦,如屯卦成蒙卦)
所谓错综复杂,还有互卦等易例,如果这两个还糊涂,可以先放下,通读一遍经传之后学更容易理解。
还有7个最起码要掌握的卦爻基础:
1、三才;
2、动/静;
3、之/变卦(即动爻变后成卦);
4、消/息;
5、乘/承;
6、当位不当位;
7、得应不得应。
这些在读文言注解的时候易于理解。了解之后,像上一步一样,找一个人来随意说一卦,你来说出错卦和综卦是什么卦,以考核自己。
三、读经传法
现在外边爻卦多数用的是清朝王洪绪的《卜筮正宗》,当然也有《增删卜易》之类(市面上这两个本的通行本子是中医古籍出的,纸质和校对存疑,所以如果想从卜筮入手,最好要找一个老师,上孔夫子旧书网买一个好本子),这两本是卜筮入门的书,接近于白话文,但是很厚,需要背下来很多东西,个人不建议现阶段学。因为这都是宗于西汉京房的纳甲方法,而纳甲并不是唯一的卜卦方法。
个人建议一种比较快而且有趣的方法:每天自己卜一卦(三枚铜钱,没有的话硬币也可,百度一下六爻方法,暂且可不用纳甲等法装卦),卜到哪卦背哪卦,顺便一眼变卦、错卦、综卦都是哪卦,之间有什么连系。一天背不下来的话,就等背下来再卜下一卦。这样学算是象数理占无漏了。
四、推荐书籍
开篇说过,先放个宗派的问题,下边推荐的书,都是个人认为较好的本子,当然还有其他好的本子可选。个人建议选书要看出版社权威与否,注释、点校的人是否权威也要考量。
1、王亭之《周易象数例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佛学大师、紫薇大家晚年唯一的易注,条理清晰,可作工具书);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有注释)近代大家,越近代包容性越强;
3、杭辛斋《学易笔谈》岳麓书院(类似于《日知录》式的点滴记录,内容庞杂)。
另外再推荐一本作为工具书的本子:
胡渭《易图明辩》 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 有很多有必要了解的图例,如不习惯这样的本子,可以买一本张其成的《易图探秘》广西科技出版社的;。
此外,有两个可以选择拓展基础的本子,一是江永《河洛精蕴》巴蜀书社(河图洛书也是历来有争议的,这个本子个人认为值得一看,有很多基础概念和图例,自己选择);二是黄宗义《易学象数论外两种》中华书局(繁体竖排半文言)学易繁体文言是躲不过去的。
白话易注类(有注解的)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上下册(排版比较好,就是字太小,比较细致);
2、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排版好,原文繁体,今译部分可忽略,注解详尽);
3、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上海古籍 (排版不好,有些新解个人保留意见,可参考)。
其他白话文的本子还有很多,
刘大钧老师很多书、张其成《全解周易》、
傅佩荣也有《乐天知命》等等很多本子,还有已经不再版的马恒君《周易正宗》(孔夫子旧书或淘宝有售),暂不赘述。
另,有一些近代的本子,如高亨、李镜池等,一家之言较多的,自己根据已有的理解和倾向选择。
文言易注类(实在太多,鉴于汉易佚失过多,宋易改变较大,个人先推荐几本唐人和清人的本子)
1、惠栋《周易述》中华书局繁体竖排 上下 (附带汉易学及易例,与集解一样,可以作为汉易工具书);
2、胡煦《周易函书》中华书局 四册 (内容庞杂,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内容及图例,但需要基础扎实再读);
3、 李鼎祚《周易集解》有九州出版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版、齐鲁书社导读版(必备书籍,建议齐鲁版,虽然排版太不好);
4、孔颖达《周易正义》同样必备书,同样有不同的版本,还是建议齐鲁导读版,虽然排版不好(另外,中华书局的王弼《周易注》最好也收了,后边附有《周易略例》不可不知)。
再者,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这个本子也不错,是官方中权威的,版本也有几个,根据自己需要选择。
1,以爻位阴阳来定卦辞,是错误的方法。正确的不告诉你。
2,涣,洪水的意思。涣奔其阶,是洪水冲击到宫殿的阶梯。用拯马壮,拯救自己的性命而跑到马匹受伤。
张其成讲读《周易》人生智慧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序章《周易》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指南
◎ 《周易》人生六步曲
先讲几句题外话。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吕不韦这个人,他可是战国至秦时期的一个传奇,经商、从政样样精通,算是范蠡一类的人物。我今天要说的是,他曾经让手下的门客编过一本书,叫《吕氏春秋》,也叫《吕览》。编完后吕不韦拿来一看,太好了,简直是字字珠玑呀。脑袋一热,当下就把此书张榜公布在吕府大门外了,并且立下赏格:有能增删改易一字者,赏以千金。
千金在当时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吕不韦出手之阔绰让人咋舌。最后有没有人领到赏金史无明载,但这件事至少表明了吕不韦的高度自信。要我看,如果这事属实,那吕不韦肯定是要破费不少真金白银的。为什么?实词咱不敢说,虚词改动它几个还没有什么问题,绝对不至于一个字也不能改。
话题转移到咱们学习的《周易》上,我也可以用甚至比吕不韦还高度自信的口气说:有能增删改易《周易》一字者,赏以千金!
《周易》实在太博大精深了,对我们而言……
应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仅要确定好一堂的重难点,还要设计好一堂课的过程,这堂课用的教学手法。另外,每一堂课都有可以有没有想到的问题出现,要在备课时考虑充分一点。备课时不要光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重难点,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