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逼近历史最暖记录 带来另一股寒潮
岁末将近,我国许多地区在这寒冷的12月中旬经历了一场寒潮的严峻考验。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让许多地方的气温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
极端天气
从12月17日开始,随着寒潮的全面南下,中东部地区进入持续干旱状态。
曾经活跃的降水越来越少,有时全国降水的气象站数量不超过10个。如,12月24日,中央气象局发布的降水排名显示,全国只有6个站点有降水,而且每个站点的降水都很弱。
12月26日,虽然天空云图显示南部地区云层增加,长江流域云量较厚,但却没有形成大范围降水。
数据显示,除云南和东北地区外,长江流域降水仍然很少。干燥的气候不仅席卷了北方,而且南方的湿度也远低于正常水平。午后的相对湿度一般在30%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在20%以下,干燥的程度与北方相当。
那么,导致全国降水量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之一是向南移动的干冷气团。从12月中旬开始,多次强冷气波侵袭我国,特别是12月13日至17日的寒潮,给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严重降温和雨雪天气。
这些干冷气团的水蒸气含量较少,自然导致降水减少。而且冷空气南下,驱逐湿润气流,降水量和范围由此减少。
西风带的暖脊是造成干旱的另一个因素。当西风带有波动时,会形成高压脊和低压槽,影响气团的分布和运动。
从12月25日开始,西风带形成明显暖脊,阻碍冷空气进一步南下,让我国中东部大面积变暖。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仍将相对偏少。仅新疆、东北、西南、海南岛等部分地区将有少量降水。
除此外,厄尔尼诺现象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反映在我国的气候变化上。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升高。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波又一波寒潮袭击之后,我国的气温也没有呈现出全面降温趋势的原因。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带来暖冬景象,冬季平均气温高于往年同期,但不排除可能会出现周期性寒冷,导致气温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
尽管华南的回温略有延迟,但势头同样强劲。两广和福建的最高气温将可能升至25℃左右,接近历史上同期的最高纪录。
当然,对于严寒也不能放松心。因为得益于北极涡旋的离开,才让我国从寒冷中得以喘息。
但北极涡旋是否会在1月份回到西伯利亚,带来另一股寒潮?目前还难以确切知晓。
它会不会在1月初再次造访西伯利亚,要取决于高纬度地区的环流模式。在这一点上,如果西风带的波动加剧,北极涡旋的分支可能再次向南分裂,吹响新一轮寒潮的前奏。
当然,超级计算机的预测也存在未知因素。1月份的大寒潮,虽然有可能,但不能保证。
因为北极涡旋向南分裂所需的环流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在一些预报中,环流模式尚未成熟,西伯利亚的北极涡旋分支难以向南渗透,但可能继续在高纬度地区盘旋。
如果这种情况成真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将继续处于温暖的气候中,大寒潮的不会再笼罩我们。
从今天到1月4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将很高。但冷空气活动也较为频繁,主要集中在26-27日、30-1日、3-5日。
这几轮冷空气虽然没有之前的寒潮那么强,但也会给气温带来一定的波动,特别是北方地区可能会降温,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降雪或雨夹雪。
总之,北极涡旋会不会南下,目前还没有证据来支持它,所以现在并不能断定1月份的天气,我们需要保持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