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七夕绝恋探源: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与流传两千年

时间: 2023-12-27 本站作者

织女即七仙女是董永故事中的仙女,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的传说交织在一起,最早的版本是:牵牛织女星(两人都是天上星宿)、董永卖身葬父。之后发展出:牛郎织女、董永织女。演变为现在的天河配(牛郎织女)、天仙配(董永七仙女)。

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密切相关,许多人对董永和牛郎的关系感到困惑。根据《搜神记》的记载,董永是汉朝千乘人,从小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去世,他只能卖身葬父。因为董永表现得孝顺,主人给了一些钱,让他去守丧三年。在守完丧期的路上,董永遇到一名女子,表示愿意成为他的妻子。于是,两人一同度过了时光。到了主人的家中,得知女子擅长织布,主人就让她织细绢百匹。在十天内完成织布后,女子告诉董永,她其实是天上的仙女,因为看到董永的孝顺,天帝让她下凡帮助董永还债。说完这些,仙女便回到了天上,不见了踪影。

这个故事经过了多次艺术加工,将董永的“卖身葬父”成为二十四孝之一,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品,如黄梅戏《天仙配》等。尽管结局经常被改编为董永和仙女长相厮守,但故事的核心仍然在于“孝”。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有关牛郎织女的片段出现在日书、卜辞、诗文中。完整叙述这个故事的版本最早出现在荆楚岁时记,这也是日本七夕故事的基础版本。在这个早期版本中,牛郎和织女都是天河两侧的天神,因为办公室恋情,结婚之后摸鱼,被天帝强行分开,宋代的版本甚至还有罚款,后来的版本才把天帝的角色换成了王母,织女或者王母用簪子划开银河的情节也是晚出现的。随后,故事逐渐混淆融合,董永传说的仙凡恋的元素也融入其中,藏衣服的情节则来自毛衣女类型,使得牛郎织女的故事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经过多次演变后,南北朝时期已经基本成型。夫妻被分隔银河两岸,每年七夕有喜鹊搭桥见一面等,这些情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存在。牛郎织女仍然是天神,织女因为结婚后怠慢了工作,触怒了天帝,被分隔两岸。到了唐朝以后,牛郎逐渐成为凡人,被兄嫂欺压,有一头神牛等,后来甚至加入了藏衣服的情节。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戏天河配的出现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戏的剧本增加了藏衣服的情节,迅速在全国各地演出,成为主流版本。

关于藏衣服这个情节,资料很少提及它的产生时间,但有一些文章认为,这个版本可能来自清末民初时期的戏天河配。这个戏的剧本增加了藏衣服的情节,当时大受欢迎,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主流版本。

希望能够更新小学课本中有关七夕故事的版本,使之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同时,呼吁大家记住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不要被商家营造的“中式情人节”的印象所左右。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