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五行图,五行太极图与12个时辰
我和你一天的
太极图的意义深远,体现出了一种阴阳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太极图是什么含义。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太极图的含义有哪些吧。
简要回答
太极图是一种八卦方位,表示阴阳对立面的统一体哦,太极可以分为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又是由五行产生的。
详细内容
01
阴阳为一
太极有阴阳二气,太极图是把阴阳画到了一个圆形内,这表示阴阳为一,而其实宇宙中的阴阳本就是一个整体哦。
02
阴阳互化
太极图的特点之一是阴阳互化,太极图是由一点点的小阳发展到了阳极的时候,一个小阴就生出来了,而太极图的另一面则正好相反,是由一点点的小阴发展到了阴极的时候,一个小阳就生出来了。
03
阴阳互为能量
太极图的阴阳互为能量,我们这个宇宙就是能量的世界,需要能量,而能量是由阴阳互换产生的哦,如果世界没有能量的话,则如同一潭死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了。
04
原始物质
太极就是“道生一”,而道是无极的,没有形也没有象,是一个原始的物质,从无到有的变化,而这个“一”就是太极的意思,指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05
阴阳
太极图的“阴阳”即为“一生二”,也就是“太极生两仪”,指的是阴阳,而阴为地,阳为天,也就是太极图的黑白两个部分。
(一)总论 太极图是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宋朱熹:“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术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代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提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以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贡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二、太极图源说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谢仲直易三图序》)后为谢仲直所获。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隐者。”(《易图明辨》)(2)源于《周易参同契》。朱熹:“先天图传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一百)胡渭则从阴阳盛衰之数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以证朱熹此说。(《易图明辨》)尚有另说,此略。 三、含三为一 亦作“函三为一”。古代对太极意义的分析语。魏孟康《三统历》注:“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就太极图言,“三”指阴阳鱼结构,即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线;“一”指太极图大圆圈。白、黑及分界包含在同一圆圈之内。历代有不同解释。(1)以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二部;黑白之分界线即划分天地阴阳界限的人部。天、地、人为“三”;阴、阳、分界标准为“三”。太极图即由正、反、合三者组成的整体。体现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白方中一点,为地之极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中一白点,为天之中点,表示阴中有阳。(2)太极图为相反相成两方属性及其划界标准或活动场所三者的统一。相反指水火对立,从空间言指水星、火星,从时间言指夏热与冬寒;相成指木金生成,从空间言指木星和金星,从时间言指春始、秋终。“土”即是水火和木金的划界标准,也是火水木金的活动场所。(3)“三”指三爻,“一”指一卦,喻三爻组成一卦,天地人合为一体之意。
太极图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1、太极图起源于远古,由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图研创的简易图,这种说法在古代典籍中有广泛记载。
2、太极图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轮纹、漩涡纹、鱼纹等。
3、太极图起源于东汉魏伯阳所作的《周易参同契》。
4、太极图为宋朝前后的大师如北宋周敦颐、五代宋初的陈抟、宋元之际的佛徒寿涯等人所绘。
实际上,在公元前四世纪,在凯尔特艺术中就出现了和太极图相似的图案。在罗马帝国军服的徽章中也出现了与太极图几乎完全一致的图案,只是颜色不一样。在东欧乌克兰发现的史前文化特里波耶文明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太极图,和中国的太极图案几乎一模一样。
太极图是对阴阳学说的完美诠释,人们对太极图诠释历史的溯源常常追溯到《易经·系辞》。一般认为,“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太极图是研究周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主要体现观点有三点:
第一就是阴阳本是一,白为阳,黑为阴,把阴阳画到一个圆内,这是阴阳为一。
第二就是阴阳互化的特点,由一点点的小阳发展到阳极的时候,一个小阴生出来,同理太极图的另一面,一个小点点的阴,发展到阴极的时候,一个小阳生出来了。
第三阴阳互为能量,我们这个宇宙是个能量的世界,阴阳互相转换需要能量的概念,没有能量这个世界就是一潭死水了,也就没有了宇宙万象与山川河流,没有了生命。
孔子认为“太极”不仅是宇宙之“本”,也是宇宙演变之大道。宇宙之“本”运行,使阴阳相分并产生天地两仪。阴阳不断相分,便产生春、夏、秋、冬四象与宇宙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也同样表达了一元论与变化论的“太极”哲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是“一”,是宇宙万物之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运动与发展是太极之真性。
与孔子不同的是,老子参透了太极法则中的矛盾论与和谐论。太极之“道”天然包含着对立的阴阳两面,但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与矛盾运动最终成就了宇宙新的和谐体。后世人们据老子、孔子的太极哲思而图解太极图,并逐渐推演出成熟的太极观念。
三国的魏孟康以“太极元气,含三为一”解释太极图。“三”指阴阳鱼太极图中的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线。“含三为一”的字面意义是指白、黑及其分界线都包含在太极图的大圆圈内。
实际上,后人认为“含三为一”既指事物由正、反、合三者组成的矛盾整体结构,也指天、地、人“三极”合一的宇宙结构。魏孟康之说既继承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极思想,同时也将前人的太极观念从宇宙万物链结至社会人生。
到了宋代,儒学大师以人学视角解读太极图,把太极法则设定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从而把“太极”学说发展为“人极”学说。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如是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该文承继了前人太极学说中的一元论、发展观、矛盾论与和谐论等思想,但特别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对太极之道的参悟,并提出“立人极”即树立“中正仁义”的做人标准。
周敦颐的人学解读思路影响了后人对太极图的诠释。北宋邵雍,南宋胡宏、陆九渊,乃至清代的戴震都从太极图中阐释了以人为万物之秀,以人为天地之心的思想。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太极图虽简单明了,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但经过历代的图解与诠释,它构成了一个涵义丰富深邃的庞大的“太极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的关键词就是阴阳。阴阳既蕴含着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与天人之际的大法则,也包括形而下的人生法则。
其中“太极和”辩证法是太极哲学体系的核心。“太极和”思想认为,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事物的矛盾对立,而是事物之间的包容与妥协、共存与共容,共容与共存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简言之,圆润的太极图形启迪我们,在一个矛盾对立体中追求平衡,在众多矛盾平衡体中追求相互的包容、化合,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多元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与永恒动力。
其实奥妙很深太极八卦图中包含多种意思,五行与太极八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五行的含义是:金木水火土,其演变原理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说明了我们华夏祖先的聪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图虽小却包含了万物生理反应的变化,也包含了部分的化学和物理变化和部分的神话故事,太极其实就是指远古天地混合在一起未分离的时候,太极生两仪,就是指的混沌分离后清气为阳,浊气下沉为阴,两仪生四象其实就是指的太阳与月亮(白天阳光暖照,夜晚月光美丽),八卦者: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八卦中有五行也有太极,生物理变化,远古时期环境空气肯定很好,很有利于生物生长繁衍,水生木,池塘湖泊河流沼泽没人毁坏肯定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这就是水生木的含义,雷电交加的时候劈倒树木后肯定会着火烧完后会产生灰土很像土,火生土与木生火的含义,土生金在远古时期人们肯定早已发现了金属矿物质,因为山石与土连着,就是土生金的含义了,金生水远古时期肯定天气是很冷的金属器皿受到潮生出露水湿掉了就以为是金生水了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解释为阴阳的关系。(转化和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