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牺牲自己的妈妈 到底是要感动谁 孩子:我不需要这样的付出
妈妈的真正价值不是建立在过度的牺牲上,而是建立在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上。让妈妈活得轻松快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爱孩子;一个拒绝过度牺牲自己的妈妈,才能帮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能力;一个愿意尊重孩子独立成长的妈妈,也能让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为了更好的亲子关系,告别过度牺牲,创造真正平等的、幸福的家庭氛围。
国庆长假中,薇薇与婆婆相处几天后,向我们吐槽:“我真不知道我婆婆这样到底是需要感动谁?有好吃的,她不吃,让她吃,她也不吃,我原以为她真的不爱吃,可剩下的她才会吃。每次吃饭,她总是吃一些边角料,就连水果,也总是吃一些不好的,还露出一副我省下给你们吃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或许让人们不禁思考,母爱是否真的需要通过过度的牺牲来体现?过度牺牲的母亲是否能够创造出真正幸福的亲子关系?
在我身边,有一位亲戚在孩子上初中后选择放弃工作,成为陪读妈妈,整天围绕着孩子和家庭转。她常常对孩子说:“我连那么好的工作都辞掉了,还不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谁?”这样的付出让她心中充满了委屈感、无奈感,甚至是牺牲感。
当妈妈对孩子的付出带有牺牲感时,这可能会导致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同时也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和内疚。心理学家武志红指出,过度牺牲自己的人内心可能隐藏着一个逻辑:“我对你这么好,你应该给予我回报。”这种心态实际上是一种控制,不仅让孩子感到窒息,还会让他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为何有些妈妈会过度牺牲自己呢?一方面,她们渴望回报,希望自己的牺牲和付出能够得到理解和感激。另一方面,过度牺牲也可以满足妈妈在家庭中的存在感,让自己成为最有价值的人。有些妈妈甚至会用过度的付出来掩饰夫妻关系不好的事实,把自己未被满足的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这种过度的牺牲和付出真的能够为孩子创造幸福吗?有人曾表示:“我大了以后发现,爸爸妈妈就是舍不得吃,什么好的都给我,反而会给我很大的压力。我希望的是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哪怕只是尝一口。”这样的表达让我们反思,真正的幸福和亲子关系是否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而非通过过度的牺牲来实现。
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他感觉自己对不起妈妈,因为妈妈放弃了工作,为他陪读。这种感觉让孩子感到难受,他甚至希望妈妈能够重新去工作。这说明,过度牺牲并不一定会为孩子带来幸福,相反,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妈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自己的人生需要负责。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不仅无法创造真正的幸福,还可能使亲子关系变得不平等。小说家安兰德曾说:“我以我的生命和对生命的爱发誓,我绝不为他人而活,也绝不要求他人为我而活。”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同时也不放弃自己追求的妈妈,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