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身上有这3个习惯 说明他陷入了“长期精神内耗” 需警惕
陷入长期精神内耗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想得太多,犹豫不决、敏感、习惯委屈自己、做事拖延,没有动力这3个明显特征。
在公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参与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充满笑声,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目光却被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所吸引,她抿着嘴巴,畏畏缩缩地站在一旁,好像有很多的话想说却一直憋在心里。
这位小女孩常常这样,她不喜欢说话,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同嬉戏,更倾向于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
看着她,我意识到她内心的“害怕”是如此之多。这种害怕,就像一只怪兽,慢慢地侵蚀着她的安全感、自我意识,以及对外界的信任。
一、精神内耗:背后的怪兽
“精神内耗”是近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汇。简单来说,它是指人们陷入一种精神痛苦的状态,思维上的纠结伴随着焦虑、紧张的情绪,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无用功”的“纠结”。
这种长期的精神内耗会让人感到疲惫、焦虑、痛苦,甚至可能导致抑郁。
被精神内耗所困扰的孩子,内心承受着各种力量的拉扯和碰撞,这使得他们在身心上感到疲惫,性格变得忧郁。
二、孩子陷入精神内耗的特征
陷入长期精神内耗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以下3个明显特征:
1.想得太多,犹豫不决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一些事情上想得太多,容易犹豫不决,甚至变得焦虑。他们常常把事情往坏处想,把困难夸大,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2.敏感、习惯委屈自己
孩子可能会变得极度敏感,希望取悦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委屈自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3.做事拖延,没有动力
这类孩子常常表现出拖延的习惯,对于一些事情缺乏动力。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害怕失败,因此往往拖延甚至放弃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如何减少孩子的精神内耗
孩子的内耗,往往隐藏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之中。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孩子减轻内心的负担,创造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1.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温暖靠山
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以尊重和接纳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烦恼和观点是被理解和肯定的。
2.不包办,做孩子的引路人
父母不应该一味地责备和施加压力。他们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给予孩子尊重、接纳和支持。这样,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减少内耗。
3.积极养育,强大孩子的内心
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关怀、理解和鼓励,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到确认,就能更好地面对挑战。
4.创造温馨的原生家庭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能打好它。”
尽管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可以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通过行动,建立紧密、健康的亲子关系,学会倾听和积极养育,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焦虑和恐惧,减少精神内耗,让他们在自由自在中茁壮成长。
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越挫越勇,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