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律 孩子才会自主学习 揭开让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两个秘诀
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制定合理的任务清单,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责任感和成就感,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最终,通过这两个关键的秘诀,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自律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关键。研究表明,拥有自律能力的孩子往往比智商更高的孩子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孩子真正学会自律却是一项挑战。将深入探讨孩子缺乏自律的原因,并揭示帮助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两个关键秘诀。
一、孩子不自律的根源在于父母替孩子做得过多
自律,指的是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个体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井然有序的方式。现实中,许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过多替代者”的角色,抢走了孩子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孩子长期处于这种“他律”状态下,难以区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形成明确的责任感,导致了孩子的不自律。
例如,按时完成作业、坚持阅读、工整写好字等应该是孩子自己的责任,而非家长的责任。在教育孩子时,划分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二、让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两个秘诀
为了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秘诀,引导孩子建立责任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1.秘诀一: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让他们自主决定想要做的事情
孩子的自主权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当所有事情都由父母说了算时,孩子没有任何权利感,也难以培养责任感。当事情是孩子自主决定要做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内驱力,想要好好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完成后,他们能够直观体会到承担责任所带来的成就感。
父母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与孩子共同划分责任范围,让孩子自主决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例如,决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如何支配提前完成作业后省下来的时间、选择上什么样的兴趣班等。父母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合理调配,制定任务清单,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做好事情的成就感。
2.秘诀二:让孩子确定自己必须要完成的“自我责任清单”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权责是对等的,不能剥夺孩子做他力所能及之事的基本权利,却要求孩子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但有些事情属于孩子责任范围之内的义务,比如个人生活的自理、作息时间的管理、学习任务的完成等等。
这就是“自我责任清单”,是需要孩子独立自主完成的任务。
三、在实施这一清单时,父母需要注意五个方面:
1.不要把孩子的责任变成父母的责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是引导者而非替代者。
2.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孩子的决定应该伴随着相应的后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3. 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身心发展需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节奏和需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4.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主导: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从孩子的内驱力出发,引导孩子独立自主: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自主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