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吃饺子的来历 除夕吃饺子的来历的故事
除夕吃饺子的来历: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日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传说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原来当时伤寒流行,导致很多人生病。张仲景回到家,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这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把此药的药名叫作“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生病的百姓,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许多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这就是张仲景发明饺子的传说。
吃饺子的讲究
民间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餐桌上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代替的佳肴。关于吃饺子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会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吃“素馅”的水饺,以祈求新的一年,家中无事端,能够“素素静静”。这除夕和初一的饺子都要赶在三十晚上之前包出来。煮饺子要在三十和初一交界之时,这时子时刚刚一过,新的一年刚刚到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刚出锅,这时的“饺子”就有了“岁交子时”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