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儿童教育

孩子总爱抢玩具 命令孩子爱分享可能不是办法 试试这样做

时间: 2023-11-18 本站作者

家长常常面临孩子在幼儿园或家中与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很关键。相较于简单的命令,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沟通和引导,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场景引导法

比较两个场景,看看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1.场景1: 

乐乐妈妈:你为什么要和西西抢玩具呢?你应该学会分享。 

(定位孩子是“抢”玩具,不给孩子机会表达)

乐乐:那是我的,我也想玩。 

乐乐妈妈:你想玩可以回家玩啊,而且家里这么多玩具你都可以玩。 

(帮孩子想办法,而不是让孩子自己解决)

2.场景2: 

乐乐妈妈:老师说,你今天在幼儿园和西西抢玩具了?是怎么回事呢?可以告诉妈妈吗? 

(引导孩子解释问题)

乐乐:今天,我把玩具给西西玩,我也想玩,可是他不给我。 

乐乐妈妈:那你觉得西西是怎么想的呢? 

(帮助孩子理解别人的情绪)

乐乐:他可能也想玩。 

乐乐妈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孩子自己想解决办法)

乐乐:要不就一人玩一会,或者换着玩。 

乐乐妈妈:你可以试试呢。 

(鼓励孩子尝试)

通过比较两个场景,可以看到,妈妈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场景2中,妈妈采用了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表达问题,理解别人的情绪,并自己寻找解决办法。这种引导性的沟通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解释问题的能力:

需要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学会陈述事情的经过,逐渐培养孩子的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自己思考的能力: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非强制施加父母的意愿。在孩子给出解决办法后,鼓励孩子继续思考,长期以往,孩子会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3. 感知情绪的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感知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表情游戏,引导孩子理解不同情绪,并教导孩子为别人考虑。

4. 承担风险的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要负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面对风险的勇气和责任心。

三、引导式教育的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孩子分配水果,参与简单的家务,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理解别人的能力,使其更愿意分享。

父母的角色不仅是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更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引导和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社交能力。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孩子在人生路上积累重要的经验和能力,为未来的成熟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餐饮美食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109582号

联系邮箱:hueiji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