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五脏对应五行养生,五脏六腑与五行与疾病
春季养肝,肝主升发,而这时候大量吃酸性食物,会抑制肝的生发。因为酸味收敛。
同样道理秋季养肺,肺主气。而苦味的食物性寒凉。所以多吃苦味的食物会伤肺气。
也就是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
肝克脾;心克肺;脾克肾;肺克肝;肾克心。
五脏对五味: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味:酸、苦、甜、辛、咸。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
�8�4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8�4 “五味之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8�4 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8�4 饮食因重视这些宜忌原则,合理利用五味,促进人体健康,避免因过分偏嗜而产生疾病
�8�4 食补的原则
�8�4 要根据食物的特性、食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来指导食补养生膳的制作特性�8�4 食物具有补虚和泻实两大特性
�8�4 补性食物一般具有补气养血、助阳、滋阴、生津等功效
�8�4 泻性食物一般具有解表、解毒、清热、散风、泻火、祛痰、燥湿、祛风湿、行气、活血、化淤、凉血等 功效
�8�4 根据人的体质情况对症施补
养生膳的制作
�8�4 一要做到五味调和,浓淡适宜
�8�4 二要注意各种食物味道对人体在生理上、病理上的不同作用,合理搭配
�8�4 五味调和不当或搭配不合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食补的设计�8�4 在设计食补养生膳时,根据个人的体质、症状、健康情况的需要可食补加药补
�8�4 在选择药材上,必须用已认定为“药食兼用”的药品,以发挥药材的疗效,并保证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8�4 常采用煎煮法和蒸气加热法提取汤液方法�8�4 由食补的特点决定
�8�4 食补食品在口味上,应以保持食物的原本鲜味为主
�8�4 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炖、焖、蒸、烧、炒、汆、煨、制粥,也可制成保健饮品�8�4 制作者应根据所处地域、气候、不同人群的症状,因需施
世界上很多事物都存在着类似于五行之间的关系,和生活、健康之间关联紧密的很多事物都具有这样的属性,养生先要从掌握这些事物属性做起。
据《史记·天官书》记载:“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说:五行者,行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无不统一,具有五行结构的大系统之中,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以人体五脏为主体与五星、无行、五方、五季、五色、五数等五个方面加以归类配列,而形成以五为主干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系统。也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金木水火土的属性以及他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那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对我们养生存命,长寿健体息息相关的事物中它们的五行属性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看到下面这个养生五行对照表,根据这个表格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对自己身体的状态进行自我调整。
这个表格中的五行对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对事物的了解和看法,体现了这些事物的本身属性,也为人们人们日常生活给出了指导。本书中的很多章节将要涉及到本表,以及本表中的五行生克关系。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通过五行理念将人的体质分为了五种,即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和水形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由此,我们即可通过不同体质者的特性辨别自身体质属于哪一“行”,进而体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来指导养生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
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以此类推
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於肝主升而归属於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於火,脾主运化而归属於土,肺主降而归属於金,肾主水而归属於水。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洩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氾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於生理,就在於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